栗冠拾叶雀
英文名:Chestnut-crowned Foliage-gleaner
学名:Automolus rufipileatus
【简介】
栗冠拾叶雀(学名:Automolus rufipileatus)是雀形目灶鸟科奥特拾叶雀属的一种鸟类。这种鸟的显著特征是头部具深红栗色冠羽和明亮的黄橙色眼睛,双翅及其他体羽是红褐色或橄榄褐色。该物种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地带,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地。
【外形特征】
栗冠拾叶雀体长约18至19厘米,体重在31到38克之间。成年个体的冠羽呈深红栗色,面部为红褐色,耳羽有少量淡色条纹,背部乃至整个上体颜色逐渐变化为暗橄榄褐色,其后下方向的臀部和上尾覆羽则转为红栗色。翅膀为暗红褐色,由深至浅,翼弯处有赭红色斑点,其尾部羽毛亦是暗淡的红栗色。面部的喉咙区域是明亮的淡黄色,胸部和腹部则为淡黄褐色,而侧腹和两胁颜色介于其间,下尾覆羽呈现暗红褐色。虹膜为黄橙色,喙色上深下淡,呈黑至橄榄灰色,脚色为绿灰至黄橄榄色。幼鸟的上体相比成鸟略淡,胸腹羽毛边缘略带灰色或淡红褐色。
【生活习性】
栗冠拾叶雀善于在枯叶堆中寻找昆虫、蜘蛛甚至小蛙为食,觅食高度则从近地面到中层树冠。它们经常成对活动,并且更偏爱Guadua竹和Gynerium甘蔗丛生地带或是亚马逊沿岸泛滥平原区域。
【鸣叫特征】
栗冠拾叶雀的鸣叫特征是低沉、快速且连续的一系列抱怨音,持续约1至1.5秒,结束时声音突然下降。通常在黎明时分可以听到这种声音,具有明显的识别性。
【繁殖习性】
关于栗冠拾叶雀的繁殖习性,记录相对有限。最确定的信息是,该种早在2月份的委内瑞拉便发现有雄鸟处于繁殖状态,这可能代表了它们的繁殖季节时间。
【外型辨识】
与其他拾叶雀种类主要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红褐色外观和鲜明的黄橙色眼睛。值得注意的是,栗冠拾叶雀与褐腰拾叶雀为姐妹种,且其学名最早记录时间为1859年。
【保护状况】
IUCN红皮书将其评为无危(LC)物种,尽管其地理分布广泛,但其沿河流的栖息地方式限制了其种群规模。栗冠拾叶雀已被收录在不同的保护区域范围内,但其种群很可能已经面临某种程度的下降趋势。
【地理分布】
栗冠拾叶雀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地带,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