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拾叶雀
英文名:Para Foliage-gleaner
学名:Automolus paraensis
【简介】
帕拉拾叶雀(Automolus paraensis),又名Para Foliage-gleaner,是雀形目灶鸟科奥特拾叶雀属的一种中等体型鸟类。其背部呈橄榄褐色,腹部为淡黄色,喉部白色,尾巴边缘为锈红色。它主要栖息于巴西亚马逊雨林南部的热带低地森林,较为常见于溪流附近的区域,也会偶尔出现在季节性水淹森林中。
【外形特征】
该鸟类体长约18至19厘米,体重在32至41克之间。头部具有黑色条纹,脖子两侧颜色为白色,胸部中央为白色带有轻微灰色调,两侧胸部为深橄榄褐色,两侧腹部为红褐色,尾下覆羽颜色较淡。虹膜为深棕色或浅棕色,上喙呈黑色,下喙为橄榄色或灰色,腿部颜色为黄绿色。
【鸣叫特征】
帕拉拾叶雀的鸣唱音调较高,声音穿透力强,类似于尖锐的“kreet-kreetkrititit”,且鸣叫声略带下降变化。它的叫声则近似于鼻音的“wheet wheet”。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栖息在热带常绿森林,更倾向于坚固的地面和过渡森林地带,局部会分布于河岸森林和次生森林中,海拔范围为海平面到800米。主要食物来源为昆虫幼虫和成虫以及蜘蛛,也会吃小型蜥蜴。通常在林下层及中上层觅食,很少到达更上方的次冠层。它们在混合物种觅食群中活动,以灵活的动作翻动碎屑、树枝和附生植物。
【繁殖习性】
其繁殖季节尚不清楚,但最可能发生在一月至二月。帕拉拾叶雀通常在土堤的末端挖掘巢穴中产卵,每次产两枚绿色白色的蛋。
【外型辨识】
与其他奥特拾叶雀属的成鸟相比,帕拉拾叶雀的冠部较暗,较为灰褐色,边缘更宽形成更鳞片状外观,尾巴更深红褐色,但这些差异不明显。它与相近物种在鸣声和叫声上有所不同。
【保护状况】
帕拉拾叶雀被IUCN分类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该鸟种主要分布于巴西,其东南部边界为亚马逊河右岸,东北部延伸至马拉尼昂州,向南则到达朗多尼亚州和马托格罗索州。主要在亚马逊雨林的中南部地区进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