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拾叶雀
英文名:Chiriqui Foliage-gleaner
学名:Automolus exsertus
【简介】
巴拿马拾叶雀,学名Automolus exsertus,英文名Chiriqui Foliage-gleaner,属于雀形目灶鸟科奥特拾叶雀属。该物种曾被归类于淡喉拾叶雀的同属亚种中,但因其独特的羽毛色彩和特殊叫声而独立作为一个物种。
【外形特征】
巴拿马拾叶雀体型适中,体长约18至20厘米,体重30至46克。其脸部为深褐色,眼圈呈淡黄色,耳羽处偶见微弱的红褐色条纹,脸颊部稍带黄色。头顶和颈背显现出深褐色,并有模糊的黑褐色斑点。背部和臀部颜色浓郁接近暗褐色,过渡至深栗色的上尾覆羽。翼覆羽深暗褐,飞羽颜色偏浅且更显红色,尾巴呈深栗色。其喉咙为橙黄色,胸部被中褐色和橙黄色条纹覆盖,向下逐渐淡化。腹部为棕色,两侧颜色更深,带有红褐色色调,下尾的覆盖羽呈现出鲜亮的红褐色。虹膜为棕至深棕色,上喙黑色至角棕色,下喙角至灰色,腿脚呈橄榄绿色、绿褐色或绿灰色。
【鸣叫特征】
巴拿马拾叶雀的鸣叫声清晰而粗糙,通常为持续约2至5秒的颤音。每分钟重复的声音频率可达到10至30次。此外,该鸟还会发出鼻音的“rack”声或硬“chehrr”音。
【生活习性】
巴拿马拾叶雀生活在热带雨林、成熟次生林和咖啡种植园中。它们主要以昆虫、蜘蛛和小型蜥蜴为食。通常,它们单独或成对觅食,有时会加入混合物种的觅食群体。在热带雨林中活动时,从地面密集植被到较低的中层林冠,灵活搜索和取食。
【繁殖习性】
巴拿马拾叶雀的繁殖季节一般为2月至5月。一巢通常由两只鸟共同筑建,筑巢地点常选在溪流侧或道路切口处的土质堤岸,巢穴隧道长约为0.75米,末端特征性的扩大部分放置着一个宽、浅且结构独特稳定的巢穴。巢穴材料通常由单一类型植物的纤维构成,如叶片的叶轴。巴拿马拾叶雀每次产卵2至3枚,纯白色。孵化周期为20至21天,幼鸟约在18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与淡喉拾叶雀相比,巴拿马拾叶雀整体颜色更为深邃,尤其是下体部分。此外,它们的主要叫声和羽毛颜色有较大差异。
【保护状况】
巴拿马拾叶雀被列为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LC(无危)类别,这表明它们在自然环境适应中展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
【地理分布】
巴拿马拾叶雀广泛分布于哥斯达黎加西南部至巴拿马西部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