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喉拾叶雀
英文名:Fawn-throated Foliage-gleaner
学名:Automolus cervinigularis
【简介】
北黄喉拾叶雀(Automolus cervinigularis),隶属雀形目灶鸟科奥特拾叶雀属,是一种生活在中美洲的鸟类。其活动范围从墨西哥南部延伸到巴拿马西北部。
【外形特征】
成年北黄喉拾叶雀体长约18至20厘米,体重30至46克。全身羽毛主要为深褐色,上体为温暖的深褐色或橄榄褐色,翼羽略带红褐色。头部有一显著的浅色眼环和眼后条纹,脸颊、喉部和胸部有橙黄色区域,喉部尤为显眼,而胸部带有细微的鳞状暗色斑点。腹部为灰褐色,逐渐变为侧面和胁部的橄榄棕色或较暖的赭石色,尾下覆羽为肉桂红褐色。喙上部为暗灰色,下部为浅角质色,腿脚颜色为灰白色。
【生活习性】
北黄喉拾叶雀全年栖息于同一地点,主要生活在低地雨林、次生林及咖啡种植园,海拔高度通常不超过1500米。它们一般以单独或成对的形式出现,偶尔也与混群一起觅食。它们会在附生植物、枯叶堆中寻找昆虫、蜘蛛及小型脊椎动物,还会翻动地面落叶觅食。
【鸣叫特征】
北黄喉拾叶雀的鸣叫声是由持续1至1.5秒的下降式咕噜声构成,通常在黎明和黄昏时分重复演唱。此外,其叫声也有低沉的嘶哑声、尖锐的鼻音和坚固的“tchehrr”声。
【繁殖习性】
成熟的北黄喉拾叶雀会在土堤中建造洞穴,用于孵化卵。繁殖季节的具体时间目前尚未明确,已知每窝可产卵2至3枚。关于其他繁殖细节还不完全清楚。
【外型辨识】
该物种与同属的其他物种主要通过声辨识区辨,南黄喉拾叶雀同属奥特拾叶雀属,但与其他物种相比,北黄喉拾叶雀具有标志性的深黄色喉部和明亮的尾下覆羽。
【地理分布】
北黄喉拾叶雀分布于中美洲,从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马西北部,栖息地域涵盖低地雨林、次生林及咖啡种植园。
【保护状况】
北黄喉拾叶雀属IUCN无危(LC)级别,表明其目前种群数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