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雀鹀科 > 薮雀属 > 灰耳薮雀
灰耳薮雀

灰耳薮雀

英文名:Grey-eared Brushfinch

学名:Atlapetes melanolaemus

【简介】
灰耳薮雀(英文名:Grey-eared Brushfinch,学名:Atlapetes melanolaemus)属于雀形目雀鹀科薮雀属的鸟类。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湿润森林区域,具体范围为秘鲁库斯科东南部至玻利维亚西部的拉巴斯地区。

【外形特征】
灰耳薮雀外形类似麻雀,体长略带尾部的延长。其脸部和上体为暗灰色,下体呈淡黄褐色,头部尤为显著的是红色冠羽。相较同属的其他薮雀,灰耳薮雀的下体颜色更深、更偏橄榄色,而喉部则是黑色的。

【鸣叫特征】
灰耳薮雀表现出简单哨声和高亢尖锐的鸣叫声特点,用于种群间的通信和领地宣示。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海拔较高的茂密森林和灌木丛中,觅食偏好相对较低的位置,主要以昆虫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繁殖习性】
灰耳薮雀的繁殖集中在7月至12月,筑巢高峰期通常在10月。其巢由厚草和Chusquea竹叶构成,并铺上细干草。巢架设于草丛、蕨类植物或灌木丛中,距地约0.9米。每窝产卵2枚,卵为奶油粉色,具红棕色点斑且覆盖在较大端。孵化期大约为14至15天,雏鸟出壳后经历13至14天的成长即可离巢。

【外型辨识】
灰耳薮雀具有独特的颜色组合和较深的下体颜色是其主要特征之一。特别是其喉部的黑色与下体的橄榄色是区分灰耳薮雀与其他同属物种的重要标志。

【保护状况】
灰耳薮雀的保育状况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LC(无危),表明目前该物种并不面临特别紧迫的生存危机,但持续观察与研究仍然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