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雀鹀科 > 薮雀属 > 白颈薮雀
白颈薮雀

白颈薮雀

英文名:White-naped Brushfinch

学名:Atlapetes albinucha

【简介】
白颈薮雀(学名:Atlapetes albinucha),英文名:White-naped Brushfinch,是雀形目雀鹀科薮雀属的一种鸟类。其上体暗灰色混有橄榄光泽,下体黄色,侧翼微带黄色灰色。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约17-21厘米,体重31-37.2克。头部黑色,宽白中线冠纹清晰,上体包括翅膀和尾部呈深蓝灰色,略带橄榄色,喉咙及下体为黄色,两胁泛有淡黄灰色。虹膜呈红棕色到深棕色,喙和腿分别呈现黑色与肉棕色至深灰色。雌雄外貌相似,但幼鸟表现出上部暗灰色、头部更黑、下部黄色且喉咙亮度最高的特征,胸部则散落着深色斑纹,两胁略带棕肉桂色。各亚种的体型、色彩和下体图案存在细微差异。

【生活习性】
该鸟种生活在海拔1200至3150米的林地或森林边缘,特别在茂密灌木丛、云雾林开阔地带及热带森林边缘常见。他们通常在地面附近或接近地面区域寻找昆虫、种子为食,偶尔还会跟随行军蚁群觅食。

【鸣叫特征】
白颈薮雀的鸣叫由一连串刻意且平衡的音符构成,如同“tsee tseea tseea tseea tseer”,偶尔被转译为"o see, I'm weary, pity me"。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它们建立圆形碗状巢穴,使用枝条、干草和叶子构成,内垫有松针等柔软材料,巢穴通常位于植被稠密处,高度一般为0.6至3米。墨西哥南部的筑巢高峰期为4月末,哥斯达黎加及巴拿马则为4月至7月,而在哥伦比亚,时间为3月至9月。巢卵为2-3枚,罕见情况下仅1枚,鸡蛋体积较小,表面光滑,呈洁白状无斑点。

【外型辨识】
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白颈薮雀显著特征在于具有黑色的头部和鲜明的白色中线冠纹。在墨西哥该鸟喉咙和下体均以黄色为主;而在中美洲和南部地区羽翼及胸部灰色与黄色的对比更为清晰;此类特性在已往分类中称为黄色喉薮雀。然而,这些亚种对白颈薮雀的分类细节依旧存在争议,可能涉及命名和鉴别上的不同意见。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的分类,白颈薮雀被列为无危物种(LC)。在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巴拿马和哥伦比亚较为常见,并且最新的记录表明,自2012年起该物种已经在厄瓜多尔东北部出现,有迹象表明其分布仍在扩大。目前无已知威胁。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泛,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并在墨西哥、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及哥伦比亚等地的云雾林、松栎混交林和热带森林边缘过冬或育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