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尾卡纳灶鸟
英文名:Scribble-tailed Canastero
学名:Asthenes maculicauda
【地理分布】
蓬尾卡纳灶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秘鲁南部、玻利维亚以及阿根廷西北部特定地区。根据IUCN的评估,其分布范围涵盖了包括普诺、拉巴斯、科恰班巴、塔里哈、胡胡伊省南部以及卡塔马卡省西北部在内的区域。
【外形特征】
蓬尾卡纳灶鸟体长约17厘米,重约19克。其外貌特征为:
- 头部:淡色眉纹,眼后浅深褐色条纹,额头呈锈色渐变为黑色带锈黄色条纹的冠羽。
- 背部及臀部:深褐色,带有宽幅的锈黄色条纹。
- 翅膀:覆羽深褐色边缘泛锈色,飞羽为暗褐色,基部锈红至栗色。
- 尾部:蓬松尾羽上部及中央为杂乱的锈黄至浅褐、深褐和橄榄褐色条纹,其余为暗褐色,围绕有边缘和条纹。
- 腹部:上部灰色染有赭色,下部有深褐色条纹,腹部则为浅赭色;侧面和胁部有深褐色和浅赭色条纹,下尾覆羽淡赭色,带有淡色条纹。
- 其他特征:虹膜为棕色,喙下半部为灰白色至灰,腿和脚为橄榄绿至橄榄色。
幼鸟的特点包括额部较暗淡,下体更斑驳,尾羽上的图案不如成鸟清晰。
【鸣叫特征】
蓬尾卡纳灶鸟的鸣叫包括一系列‘tree’音节,以快速下降的颤音结尾。其叫声则为上升哨音‘tuuuiit’或‘tooeee’。
【生活习性】
该物种全年生活在其地理分布区域内。栖息于海拔高度通常在3000至4300米之间的高丛草和低矮灌木地带,偶尔可达低至2250米的地带。主要食物来源为昆虫和节肢动物,它们在单独或成对觅食时在地面或低矮植被中活动。还观察到它们能够在空中扑捉昆虫。
【繁殖习性】
关于蓬尾卡纳灶鸟具体的繁殖生物学信息尚不清楚。
【外型辨识】
蓬尾卡纳灶鸟可通过其独有特征与其他卡纳灶鸟相区别,例如胸冠的独特构造、无条纹的喉部和有着深色标记的尾羽花纹。在野外区分时,它们倾向于在高丛草地栖息这一点也是关键特征。
【物种区别】
蓬尾卡纳灶鸟可通过其独有特征与其他卡纳灶鸟相区别,例如胸冠的独特构造、无条纹的喉部和有着深色标记的尾羽花纹。在野外区分时,它们倾向于在高丛草地栖息这一点也是关键特征。
【保护状况】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保护级别为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