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氏卡纳灶鸟
英文名:Berlepsch's Canastero
学名:Asthenes berlepschi
【简介】
波氏卡纳灶鸟(学名:Asthenes berlepschi)是雀形目灶鸟科卡纳灶鸟属的一员,属于近危物种。该鸟仅分布于玻利维亚西北部的索拉塔山谷及其周边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波氏卡纳灶鸟体长约为15至16厘米。头部呈现灰褐色,背部较浅淡,耳羽和眼先部位呈现黑色。冠部为温暖棕色,逐渐过渡至背部更为灰淡的颜色。翅膀主要为黑褐色,尾羽外侧两对为红褐色,其余尾部为黑色。其喉部、胸部及腹部为奶油白色,带有微弱的红褐色斑块和淡暗斑点。两胁及臀部下方覆盖有红褐色。虹膜呈现棕色,上喙深色而下喙呈灰色,腿脚则为蓝灰色。幼鸟胸部则有比成鸟更为明显的暗色鳞状斑纹。
【生活习性】
波氏卡纳灶鸟全年栖息于其分布区域内,喜欢住在半干旱山区的灌木丛中。常见于接近人类居住地和农田周围的植被地带,偶尔也会出现在Polylepis林地及桉树群落当中。波氏卡纳灶鸟主要分布于海拔2,300至3,700米的区域中。
【鸣叫特征】
波氏卡纳灶鸟的鸣叫声以一系列音符开始,先是干燥的“噼啪”声,随后爆发为快速而高声的下降音序列,音速逐渐加快至尾音。
【繁殖习性】
推测波氏卡纳灶鸟在南半球的春季和夏季繁殖。其巢穴通常建在树上,但目前对其繁殖生态的具体情况了解尚不充分。
【外型辨识】
与白胸卡纳灶鸟外型极为相似,波氏卡纳灶鸟可通过其更加苍白的脸部和乳白色的胸部来加以区分。
【保护状况】
波氏卡纳灶鸟被列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的近危(NT)级别。
【地理分布】
波氏卡纳灶鸟的地理分布极为局限,仅见于玻利维亚西北部的康萨塔河谷及其支流地区,位于北中部的拉巴斯省。其学名为纪念19世纪德国鸟类学家汉斯·冯·伯尔普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