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嘴苇莺
英文名:Thick-billed Warbler
学名:Arundinax aedon
【简介】
厚嘴苇莺(学名:Arundinax aedon)是雀形目苇莺科的一种大型苇莺。其显著特征是短而粗厚的喙。这种鸟类分布广泛,繁殖活动主要集中在欧亚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冬季迁徙至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带地区。
【外形特征】
厚嘴苇莺体长约18-21厘米,体重22-31克。这种鸟类整体呈现颜色为橄榄棕色或棕色,上体部分颜色较深,头部圆大,喙短而粗厚,上嘴稍弯,颜色为肉色。尾部较长、尖而渐窄,翅膀短小。繁殖季节的厚重羽色主要表现为橄榄色,下体为偏黄白或黄棕色,外衣显示出暖色调变化。虹膜呈深棕色,脚色为蓝紫色或紫色。
【外形细节】
厚嘴苇莺的额羽松散、羽干伸长;嘴较为宽阔,基部宽度超过4毫米;嘴须发达,翅膀飞羽边缘淡棕色,翅上覆羽为棕色。下体为白色或近白色,略带淡棕黄色,而胸部、两侧以及尾部末端为淡棕色。翅膀下覆羽和腋羽则为淡棕黄色。
雌雄厚嘴苇莺差异很小,幼鸟上体或带有红褐色,下体更倾向于淡黄色。
【生活习性】
厚嘴苇莺栖息在密集的植被区内,如芦苇、灌木和草丛,偏好林缘区域和杂乱的植被。其主要以虫类如甲虫、蜘蛛等食物为主,偶尔捕猎一些其他的小型食物。
【鸣叫特征】
在鸣叫方面,厚嘴苇莺发出快速而响亮的声音,包含短促高音、尖锐声和柔和颤音。鸣叫声可以持续且节奏不一的 'thk...thk, thk, thk'。
【繁殖习性】
它们会在低矮的树木上筑巢,每窝产卵数量在5-6个。此阶段的具体繁殖行为细节尚不完全清楚。
【外型辨识】
与噪大苇莺相比,厚嘴苇莺最显著的是较短、更钝的喙,缺乏明显的眼线或眉纹,并且发音完全不同,它们也不偏向栖息在近水环境。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目前将厚嘴苇莺列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它们的繁殖范围从西伯利亚延展到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有时可见于日本。而它们的越冬区域则位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半岛等地。分布于中国的种类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及辽宁等地,在秋季作为旅鸟由云南入境,其后再经由其他省区南迁。
【繁殖习性】
厚嘴苇莺主要活动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这种鸟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在茂密的灌丛、草丛中活动和觅食。主要采食昆虫,如甲虫、蜘蛛等,食物类别中大约87.5%为昆虫类。
繁殖季节通常从5月中旬到8月初,此时雌雄亲鸟会组成繁殖对,并喜欢在河谷两岸的小片丛林、灌木和草丛中筑巢。巢呈碗状,相对简陋,多用草茎及纤维缠绕而成,巧妙地掩盖在灌木枝叶之间,每个巢筑就大约需要6天的时间。
每年每窝产卵5-6个。卵呈淡粉红色或白玫瑰色,外涂紫褐色斑点,卵大小在21-23毫米乘以16-18毫米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