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扇尾莺科 > 长嘴缝叶莺属 > 长嘴缝叶莺
长嘴缝叶莺

长嘴缝叶莺

英文名:Long-billed Forest Warbler

学名:Artisornis moreaui

【简介】
长嘴缝叶莺(学名:Artisornis moreaui)是雀形目扇尾莺科的一种小型鸟类。体长11至12厘米,体重为8.3至10克。具有长而细的喙和尾巴,面部带有不显眼的棕红色调,头部呈现灰色。它们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部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特定的山区,海拔范围为800至2000米。

【外形特征】
长嘴缝叶莺体形小巧,眼周集中的狐红色调与脸颊侧面的灰色形成鲜明对比,白色丝状羽较不明显。整个上体包括背部、尾巴和翼为灰色,腹部白色并带有淡淡的灰色。虹膜呈现红棕色,喙与腿均呈灰肉色。相较于红顶缝叶莺而言,长嘴缝叶莺的喙更长且头部颜色更深,胸部也会染上更多的棕红色。

【鸣叫特征】
长嘴缝叶莺的鸣唱音高而有节奏,类似于几乎机械般重复的“tcheu-tcheu-tcheu”。有时它的鸣音还能交织着轻微的双音节音符“t’wee-t’wee”。除了这种较稳定的鸣叫之外,它在觅食时还会发出一种较为嘶哑的声音,用以保持群体间的联系。

【生活习性】
长嘴缝叶莺栖息在常绿森林浓密下层植被中,尤其偏好密林边缘以及缝隙内的藤蔓和灌木丛,这些区域与溪流关联度较高。它们常在低层至中层区域搜寻昆虫,觅食方式则是在叶子背面。尽管对早期演替阶段的森林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它并未出现在遭到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中,而因其所需的边缘栖息地也正受到桉树等外来树种的威胁。

【繁殖习性】
这种鸟类的繁殖信息不多,已知在十月就观察到了双胞胎雏鸟。其巢穴由根须、苔藓和毛发构成,嵌入于树叶中间,从季节上看,繁殖期可延展至二月。青年期在三月中旬之前仍由家长喂养,直到充分成熟。

【保护状况】
长嘴缝叶莺被视为濒临灭绝物种,其主要威胁在于不断延伸的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虽然一些地区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但未经管理区域仍受毁林和非法砍伐的影响。未来保护工作将聚焦于教育、持续的监测以及未受影响栖息地的保存。

【地理分布】
该物种在其有限的分布区内仅位于非洲东南部。具体而言,在坦桑尼亚包括Amani自然保护区和Nilo自然保护区,而在莫桑比克则主要存在于Njesi高原、Mount Chitagal和Mount San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