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燕鵙
英文名:White-browed Woodswallow
学名:Artamus superciliosus
【简介】
白眉燕鵙,学名为*Artamus superciliosus*,又称白眉林燕。该鸟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中部与东部,以中型鸟类著称。
【外形特征】
- 体长约为18至19厘米,体重30至41.1克。
- 雄性:上体及头部为暗灰色,配有清晰的白色眉毛;胸至上胸均为暗灰色;尾部末端白色;下体自上胸以下为深赤褐色。
- 雌性:颜色较淡,上体带有棕色,眉毛不明显;下体自胸部以下为淡色。
- 幼鸟:羽毛颜色较为暗淡,并带有棕色,身上有明显的白色斑点和条纹。
【鸣叫特征】
该鸟的联系叫声为高音的音乐性“tchep-tchep”声,同时带有刺耳的责骂声。在安静时,也会发出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
【生活习性】
白眉燕鵙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摄取花蜜,尤其是在冬季。它们通常结伴或在小群中活动,偶尔在迁徙期形成大群,数量可达数百甚至数千只。飞行时常常高飞于植被之上,从栖息地出击捕食。
【繁殖习性】
- 繁殖季节通常从7月至次年1月,主要集中在9月至12月。
- 由双亲共同协作,在树叉、空心树枝或树桩中筑巢。
- 每窝产2至3枚蛋,有时产1或4枚。孵化期约为13天。
- 雏鸟由双亲共同照顾,喂养期通常为14天。
- 离巢后,由家长继续喂养约3周时间。
【外型辨识】
燕鵙科鸟类是一种小型鸣禽,嘴巴长得似燕或椋鸟,翅膀长而尖锐,主要用于在空中捕食飞行昆虫。叫声较低沉且类似鼻音,具有群居性,且会进行群体围攻大型鸟类的行为,如鹰或乌鸦等。
【保护状况】
IUCN 红色名录分类: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 LC)
【地理分布】
白眉燕鵙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中部和东部,尤其集中在新南威尔士州,从西澳大利亚东北部至昆士兰州东北部,以及南部至南澳大利亚东南部和维多利亚州。它们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不定期游荡,冬季常向北迁徙至北领地和昆士兰州中部,春季则返回南部繁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