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燕鵙
英文名:Masked Woodswallow
学名:Artamus personatus
【简介】
黑眼燕鵙(Masked Woodswallow, Artamus personatus)属于雀形目燕鵲科燕鵲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雄鸟面部和喉咙有黑色标志,边缘带有白色新月状标记。体长约18-20厘米,重量在25.5-42克之间,上身呈暗灰色,下身较浅色。雌性黑眼燕鵲的颜色略淡且面罩轮廓不明显,胸部带轻微锈色,幼鸟则以深棕色为主,翅膀和尾巴为灰色,带有白色条纹。
【生活习性】
主要通过空中捕食昆虫为生,有时也在食物短缺时摄取花蜜。它们通常是群体活动,成对或小群行动,在迁徙时可形成大规模群落。
【鸣叫特征】
鸣声特征表现为响亮的“chrrt”或“chapp-chapp”声,有时可以模仿其他物种的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7月至3月期间。巢穴建造由两性共同完成,通常为置于树叉或空枝末端的浅开口杯状巢。孵化期约为12天,雏鸟喂养周期为12-13天。
【外型辨识】
借助其独特的黑色面罩特征,黑眼燕鵲与白眉燕鵲(Artamus superciliosus)容易鉴别,后者有明显的白色眉纹。
【保护状况】
目前,黑眼燕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为无危物种(LC)。其栖息地包括开放森林、灌木林、路边和农场树带等。
【地理分布】
该鸟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偶尔出现在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但在约克角半岛和塔斯马尼亚北部没有繁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