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燕鵙
英文名:Dusky Woodswallow
学名:Artamus cyanopterus
【简介】
暗燕鵙(Artamus cyanopterus),又名Dusky Woodswallow,属于雀形目燕鵙科燕鵙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体长约18厘米,体重在21-47克之间。上体和下体为烟灰色或暗褐色,翼部部分呈现出金属灰色,最外侧2到4根初级飞羽带有白色条纹。尾部为黑色,其中央一对尾羽除外都带有白色尖端。腹部呈银色,喙色为蓝灰色。
【鸣叫特征】
其联络叫声通常是清脆的"peet-peet"声,不仅在飞行中,也可以在停歇时听到,还有带有黄铜质感的叽喳声,以及柔和的"vut-vut"声。它们的歌声音量适中而生动,有时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
【生活习性】
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会捕食花蜜、果实和种子。它们喜欢单独或小群体活动,有时也会形成较大群落,同时与其他种类的鸟类形成混合群落。它们会在树冠上方或直接从栖木上追逐虫子,风大的时候也可能在地面寻找猎物,甚至会捕食蚂蚁。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为南半球的春夏季(即8月至翌年2月),主要集中在10月至12月期间。繁殖常常以配偶形式进行,有时会有1至2个帮手协助。巢由一对配偶共同建造,主要材料包括细枝、细根和杂草,内部用更柔软的材料填充,通常置于树或灌木的分叉处、树洞或枯树桩内,偶尔也会位于围栏顶部的风化的木头处。每次产卵2至3枚,较少情况下可产多达4枚或只有1枚;孵化期为14至17天,后由父母和帮手共同喂养雏鸟,育雏期大约为16至19天。
【外型辨识】
与其它燕鵙相比,暗燕鵙具有独特的翼上的白色斑块以及较深的烟熏棕色体色作为区别特征。尽管与小燕鵙(Lesser Woodswallow)的颜色相似,但小燕鵯不带有外翼的白色斑块。
【保护状况】
IUCN将其状态列为无危。
【地理分布】
暗燕鵙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至南部,包括塔斯马尼亚岛,范围从昆士兰州的阿瑟顿高原至南澳大利亚的艾尔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