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顶薮雀
英文名:Chestnut-capped Brushfinch
学名:Arremon brunneinucha
【简介】
栗顶薮雀(Arremon brunneinucha),又称 Chestnut-capped Brushfinch,是一种属于雀形目鹀科的鸟类。该物种主要栖息在中美洲至南美洲山地森林下,独特的头部特征使它们在同类中显得尤为突出。
【外形特征】
栗顶薮雀成鸟体长约19厘米,体重约45克,具有长而细的喙部与较大的脚部。其头部特征显著,包括栗色冠羽和颈背,边缘为黄色;头顶边缘黑色,额部至两侧头部长有白色斑点,喉部白色且在兴奋时会鼓胀;上体呈深橄榄色,翅膀颜色更深;胸部白色,与喉部之间的黑色环带明显分隔,胸侧部分略显灰色,两侧和下腹为橄榄绿色。幼鸟羽毛由烟灰色帽状、烟灰色面以及橄榄棕色上体、喉咙与胸部组成。
【生活习性】
这种鸟儿喜欢生活在山地森林底层或茂密次生林、峡谷地带。它们主要在叶床及低矮灌木丛中觅食昆虫、蜘蛛和浆果。一般成对或家庭群居活动。
【鸣叫特征】
栗顶薮雀的叫声尖锐且薄。公鸟的歌声中带有哨音声,以及尖锐音符的组合。
【繁殖习性】
其繁殖季节从墨西哥的5月中旬至6月,8月在格雷罗,4月初在奥哈卡州;在哥斯达黎加为4月中旬至8月,通常从4月开始;在巴拿马,最晚到3月中旬仍可观测到幼鸟。巢为大型杯状,由雌鸟构建,置于2.5米以下高度的灌木或小树中,并布满精细垫料。每个巢大约产2枚蛋,有时仅1枚。蓝色或白色、无斑点的卵由雌鸟孵化,孵化期为14天,雏鸟期共13天。
【外型辨识】
栗顶薮雀在体型上要略小一些,而且羽毛色彩相对较暗淡,黑色的颈部围圈和白色的眉纹为显著标志。此外,不同亚种间在羽毛纹饰和色彩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物种区别】
它们在体型上要略小一些,而且羽毛色彩相对较暗淡,黑色的颈部围圈和白色的眉纹为显著标志。此外,不同亚种间在羽毛纹饰和色彩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保护状况】
本物种受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价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栗顶薮雀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高海拔地区,从墨西哥到厄瓜多尔。在哥斯达黎加,它们在覆盖苔藓的亚热带森林里出没,偏好植被稠密的下层树林。在危地马拉,其栖息地包含温带森林、橡树林以及其他乔木混杂松林组成的林区,甚至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灌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