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翻石鹬
英文名:Black Turnstone
学名:Arenaria melanocephala
【简介】
黑翻石鹬(学名:Arenaria melanocephala)是一种属于鸻形目丘鹬科翻石鹬属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于北美地区。该鸟体型小巧,体重约100-170克,体长22-25厘米。
【外形特征】
黑翻石鹬的喙呈短而楔形,长约20-27毫米,微微上翘。繁殖期内,其上体颜色为暗褐色并带有青铜光泽。头部和眼睛上方具白色眉纹,胸部有白色斑点和横纹,腹部纯白。翅膀上有明显的白色条纹,尾部具宽的黑色横带。腿部颜色为暗棕色带红色调。幼鸟的羽毛颜色呈深棕色,且翼覆羽有淡黄色边缘。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太平洋沿岸的岩石地带,包括海滩、码头、防波堤和岩礁。偶尔也会出现在泥地和潮涧地带。食物来源主要为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昆虫等。通过其短而坚挺的喙,黑翻石鹬能够撬开或凿碎固定的食物。
【鸣叫特征】
黑翻石鹬有多种鸣叫声,其中一种类似颤音的连续鸣叫尤其明显,这种叫声全年均可听到,声音更高更尖锐,不同于其他翻石鹬的鸣叫方式。
【繁殖习性】
繁殖季通常为6月至8月,主要在阿拉斯加进行。筑巢地点常选在海岸边湿地附近,类似于翻石鹬。巢一般由雄鸟挖掘并用草茎、草叶和苔藓作为内垫材料。每窝通常产卵4枚,孵化期为21-24天。雏鸟孵化后初期阶段雌雄双亲共同喂养,约28-30天后能飞行。
【外型辨识】
黑翻石鹬主要以黑白色调为主,具有显著的斑马状羽毛,使其在暗礁上觅食时难以被发现。
【保护状况】
黑翻石鹬被IUCN列为低风险物种。栖息地及迁徙路线各异,既包括阿拉斯加海岸的岩石地带,也延伸到墨西哥西北部。由于其分布范围广,种群规模相对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显著生存危机。
【地理分布】
黑翻石鹬主要分布于北美地区,繁殖于阿拉斯加沿海湿地,冬季则向南迁徙到北美洲太平洋沿岸至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偶尔在旅途中也会前往内陆地区,比如加州的萨尔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