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鹈形目 > 鹭科 > 鹭属 > 大嘴鹭
大嘴鹭

大嘴鹭

英文名:Great-billed Heron

学名:Ardea sumatrana

【简介】
大嘴鹭,学名:Ardea sumatrana,是鹈形目鹭科的一种大型涉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至澳大利亚北部、新几内亚等地,并在特定区域偶尔进入内陆水域。

【外形特征】
成鸟的身长可达115厘米,体重在1300-2600克之间。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巨大的喙,较长而粗壮,颜色为灰褐色,虹膜为黄色。全身羽毛呈大致暗灰色,头部与颈部主要是棕色,颈部下方生长有蓝灰色的延长羽。前额呈现灰白色,枕部则有深灰色的短冠羽。背部和腰部覆盖灰褐色的羽毛。在繁殖季节,喉咙和胸部会转为白色,嘴上方的颜色为黑色,下方则为黄绿色。翅膀下方较浅淡色。

【生活习性】
大嘴鹭主要栖息在沿海地带的特殊环境,包括海岛、珊瑚礁、红树林和大河附近。它们偶尔也会沿着大河向内陆迁移,占据水潭、沼泽和溪流等湿润区域。大嘴鹭常常单独或成对觅食,主要在低潮时进行;它们在白天活动频繁,以鱼类、蟹及其他甲壳类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鸣叫特征】
当受到惊扰或在夜间及定期守卫巢穴时,会发出独特的低沉吼叫声。

【繁殖习性】
大嘴鹭繁殖季节出现在澳大利亚,一般与季风季节同步。在北部地区,繁殖季约在5月至6月;而在东部,繁殖季则主要在9月至次年1月。大嘴鹭均独立筑巢,虽然有时也会选择与混合种群一起筑巢,但通常保持稳定的配对关系。巢多以枝条构成,并常常位于同一地点连续使用数年。巢的深度约50厘米,高度从2.5米至10米不等。一次产卵约为2枚,颜色呈淡绿蓝色。雌雄共同参与孵化工作,孵化期大约为3周,之后双亲共同照顾幼鸟直至羽毛丰盈。幼鸟在大约63天大的时候会长满羽毛,但通常只有一只幼鸟能够存活至离巢。

【外型辨识】
通过这种独特的体羽组合,大嘴鹭能在视觉上与其他鸟类区别开来。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嘴鹭列为无危物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需要保护。一些地区的种群密度较低,仍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成熟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留存和发展。保护包括减少栖息地破坏和确保食物来源的稳定性。

【地理分布】
大嘴鹭广泛分布于远东,澳新界,从亚洲东南部和菲律宾西部至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在中国大陆,主要见于中南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