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雉科 > 山鹧鸪属 > 赤胸山鹧鸪
赤胸山鹧鸪

赤胸山鹧鸪

英文名:Red-breasted Partridge

学名:Arborophila hyperythra

【简介】
赤胸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hyperythra)是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的一种鸟类。仅分布于西加里曼丹、北加里曼丹以及马来西亚的沙巴和砂拉越等区域。该物种栖息于婆罗洲的中部山脉,是这一地区的特有鸟种。

【外形特征】
赤胸山鹧鸪体长约25-27厘米,体重约270克。头部和颈背呈现出黑褐色,散布着棕色斑点,眼上有灰或红褐色眉纹,眼周有显著的黑色带纹。脸颊和喉咙为红褐色,胸部颜色鲜亮,呈现出浓烈的栗红色,腹部则为白色。两侧呈现出黑白交错的斑驳纹理。背部的羽毛为棕色,带有黑色的细条纹。眼睛为灰褐色,喙黑色,脚色呈鲑鱼粉色。雌鸟通常羽毛较为暗淡,侧斑较小且色呈棕色,与雄鸟有一定的区别。幼鸟特征尚不明确。

【生活习性】
赤胸山鹧鸪栖息于婆罗洲北部中央山脉的不同类型的山地森林,包括原生和次生低山森林,海拔高度范围从600米至3050米(最高记录),主要倾向于竹林和茂密灌丛区域。它们夜间往往在靠近地面的低矮灌木丛中休息。

【鸣叫特征】
红胸山鹧鸪发出的鸣叫声通常为二重唱形式,其一对鸟中,一只发出快速响亮的哨声,声音逐渐增加,音调趋高;另一只则发出低沉的双音节哨声,其音调较低,发音速度较前者缓慢。

【繁殖习性】
在野外,雄鸟于12月初进入繁殖状态。圈养情况下,其巢穴呈现穹顶形状,侧面有开口,距地高度约为2至3厘米。关于繁殖行为的更详细信息暂不详。

【外型辨识】
赤胸山鹧鸪与亲缘种栗头山鹧鸪进行对比,前者上部羽毛颜色更浅且斑点更模糊,并保持较明显的眼部暗线。两性之间主要区别在于体型及色彩亮暗程度的不同。

【物种区别】
赤胸山鹧鸪与栗头山鹧鸪的区别在于前者上部羽毛颜色更浅且斑点更模糊,眼部暗线较为明显,而雌鸟和幼鸟特征不明确。

【保护状况】
赤胸山鹧鸪被IUCN列为低危物种(无危),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仅发现其有九个分布点,自那时以来记录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婆罗洲的南部地区。然而,在适宜的环境中可能还广泛分布。主要威胁来自于森林砍伐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退化,以及可能遇到的过度猎捕。

【地理分布】
赤胸山鹧鸪仅分布于西加里曼丹、北加里曼丹以及马来西亚的沙巴和砂拉越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