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雉科 > 山鹧鸪属 > 台湾山鹧鸪
台湾山鹧鸪

台湾山鹧鸪

英文名:Taiwan Partridge

学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

【简介】
台湾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俗名叫深山竹鸡或红脚竹鸡,是台湾特有的雉科山鹧鸪属鸟类。这种鸟类因其独特的黑白相间脸部图案而闻名,仅存活于台湾。

【外形特征】
台湾山鹧鸪体长约28厘米,雄性重约311克,雌性较轻约为212克。它们的头部和颈部呈现明显的黑白相间图案,前额暗灰色,头顶至枕部橄榄褐色,具有黑色羽干纹;眼先灰白色,眼区黑色,眼睑栗褐色,头侧黑色,但混合有白色羽毛,整体表现出一种优雅而独特的视觉效果。雄性喉部鲜红色,胸部和两胁暗灰色,带白色纵纹,腹部白色,尾巴短小且圆钝。雄性的声纹比较醒目,雌鸟的颜色略淡,喉部有窄的且杂有白色斑纹。雏鸟的特征尚未有详细记载。

【生活习性】
这种鸟栖息于海拔700至3000米的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主要在1500至2000米之间活动,分布于台湾的东中部山区。它们偶尔会形成2至3只的小群进行觅食,以种子、树叶、果实和小动物如蚯蚓和昆虫为食,尤其喜爱清晨和黄昏时分在林间地面活动以及进食。除此之外,它们还具有善于隐蔽和警戒的习惯,尤其是在繁殖季节中,雄鸟会发出独特的鸣叫声以吸引雌鸟,并且会跟随其发出来的清晰宏亮的叫声,对应鸣声听起来像是“咕噜咕噜”、"丢鼓-丢鼓",绵延悠长且具有规律性的时间频率,因而有时也会被当地人称为"时钟鸟"。

【鸣叫特征】
雄鸟在繁殖季节中会发出独特的鸣叫声以吸引雌鸟,并且会跟随其发出来的清晰宏亮的叫声。对应鸣声听起来像是“咕噜咕噜”、"丢鼓-丢鼓",绵延悠长且具有规律性的时间频率。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从2月底延续至8月,具体时间也取决于海拔高度。繁殖期中雄鸟和雌鸟组成配偶对,雌鸟在地面或岩石裂缝里筑巢,产下6至8枚白色卵,孵化期大约为24天,雏鸟早熟,孵化后不久就能跟随亲鸟活动。

【外型辨识】
台湾山鹧鸪体长约28厘米,雄性重约311克,雌性较轻约为212克。它们的头部和颈部呈现明显的黑白相间图案,前额暗灰色,头顶至枕部橄榄褐色,具有黑色羽干纹;眼先灰白色,眼区黑色,眼睑栗褐色,头侧黑色,但混合有白色羽毛,整体表现出一种优雅而独特的视觉效果。雄性喉部鲜红色,胸部和两胁暗灰色,带白色纵纹,腹部白色,尾巴短小且圆钝。雄性的声纹比较醒目,雌鸟的颜色略淡,喉部有窄的且杂有白色斑纹。

【保护状况】
台湾山鹧鸪由于外来干扰和栖息地破坏而受到一些威胁。尽管在上世纪末和初期当地动物生产者会对它进行捕猎,但随着环境组织和政府机构对该物种的保护,2014年后种群数量有所恢复和扩大。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台湾山鹧鸪被列为无危物种。但是,它们仍然受到国家保护状态的关注和监管,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
目前,台湾山鹧鸪仅分布于台湾的中低海拔阔叶林和混交林中,特别是在中央山脉和东部山脉的区域。这种鸟类的分布地通常限于岛屿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