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雉科 > 山鹧鸪属 > 马来山鹧鸪
马来山鹧鸪

马来山鹧鸪

英文名:Malayan Partridge

学名:Arborophila campbelli

【简介】
马来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campbelli,是一种属于鸡形目雉科的小型远程鸟类。主要居住在马来半岛山区的高海拔森林地带,特别流行于1000米以上的山地。

【外形特征】
该物种的体长约28厘米,体重在320至352.6克之间。它拥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头部有独特的黑白斑纹,加上橄榄棕色为主的上体。喉咙处羽毛呈稀疏的红橙色,下体为灰色渐入白色,虹膜为棕色,眼周被一圈宽大的红橙色皮肤包裹着。黑色喙和红色腿是其显著特征。雌雄形态相似,但雌鸟可能头部稍带橄榄色,体型偏小,裸露皮肤较暗。小的还有,幼鸟上体为棕色,腹部更偏红色,并且胸部有条纹,有浅色的羽轴。

【鸣叫特征】
马来山鹧鸪发出一系列响亮且连续上升的清脆音符。这些鸣叫声有时会转换为包含约12个双音阶音符的较短序列,其中第二个部分音调要低八度。当它们面临威胁时,会发出特定的警告叫声“wut-wit”,声音虽然弱,但仍迅速重复。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在茂密山地森林中的乔木区。它们喜欢1000至1600米之间高度的常绿和高山森林。通常以家族群形式活动,主要食物包括棕榈藤果实、Pratia begoniaefolia植物的红色果实、白蚁以及软体动物。

【繁殖习性】
马来山鹧鸪的繁殖季节通常为3月。它们的巢是个简单又松散的平板,由枝条和叶子构成,直径约为15厘米。巢位于棕榈树或草堆下,有隐藏的通道。一只雌鸟每次可产4枚蛋,孵化与离巢期的具体时间不明。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 (LC) 级别,分布区域内种群数量稀疏且面临栖息地减少风险较小。

【地理分布】
马来山鹧鸪分布在马来半岛及其周围山区,主要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中发现。有时也被视为灰胸山鹧鸪的一个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