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雉科 > 山鹧鸪属 > 褐胸山鹧鸪
褐胸山鹧鸪

褐胸山鹧鸪

英文名:Bar-backed Partridge

学名: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

【简介】

褐胸山鹧鸪,也称巴背山鹧鸪,属于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学名为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主要栖息在低山常绿阔叶林中。

【外形特征】

褐胸山鹧鸪长约28厘米,平均体重约300克。雄鸟和雌鸟外形相似,以褐色为主,具有突出的黑色眉纹延伸至眼周和喉咙,背部羽毛尖端带有黑色横斑,眼周和眉纹区域呈红色,某些尾部和翼羽部位的羽毛颜色则呈白色、黑色以及棕色的斑驳混合。雌鸟体型较雄鸟稍小,色彩相对较淡。幼鸟的腿部呈粉红色到橙色,胸部可能带有断续的黑色条纹。

【生活习性】

该鸟类多以4-9只的小群体活动,主要在地面寻找种子、小壳类和昆虫为食。当遭遇干扰时,会迅速藏匿于灌木之中。在繁殖季节,雄鸟展现喉部的红色羽毛与叫声以吸引配偶。

【鸣叫特征】

褐胸山鹧鸪发出单调的喉音,发展为一高一低的双哨音,表现形式为'ti-hu, ti-hu, ti-hu...',之后会加上'kew, kew, kew...'的叫声。

【繁殖习性】

该鸟类通常在每年5月至6月间进入繁殖期,营巢于地面的落叶之中,每窝产卵约4枚,卵体的平均大小为36.8至37.6毫米×28.4至28.5毫米。

【外型辨识】

其最接近的亲缘物种为白颊山鹧鸪,二者可以通过更长的白色眉纹,以及环绕眼睛的红色裸露皮肤来区分。背部细密的纵纹不如侧翼上的黑白斑点显著。

【保护状况】

褐胸山鹧鸪主要栖息于热带与亚热带的森林,海拔可达1500米以下区域。尽管其数量广泛,但由于森林的破坏与非法猎杀,褐胸山鹧鸪的数量正逐渐减少。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级别,并自2021年起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

褐胸山鹧鸪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西南、老挝、越南等国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南部及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