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雉科 > 山鹧鸪属 > 白颊山鹧鸪
白颊山鹧鸪

白颊山鹧鸪

英文名:White-cheeked Partridge

学名:Arborophila atrogularis

【简介】
白颊山鹧鸪(Anatropelia atrogularis),也名为Arborophila atrogularis,是鸡形目雉科的一种鸟类。这种留鸟体长约为25至28厘米,体重介于200至312克,广泛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和东北孟加拉国,主要栖息于1500米以下的低海拔山区、中密度的常绿阔叶林、竹林等地。在中国,仅见于云南西部盈江地区。

【外形特征】
- **头部与脖颈**:顶区主要为灰棕色,后头至颈侧为橙黄色条纹,脸颊为白色略带淡黄色,喉及颊部黑色;眼纹黑色环绕着裸露的红色眶周皮肤,并延伸至耳羽。
- **胸部**:上胸部白色配以黑色条纹;腹部灰色逐渐过渡到白色,两胁有白色滴状标记。
- **翅膀与尾巴**:覆羽以红褐色边缘点缀黑色点斑,背部则为橄榄棕色,翼色则为金棕;尾部为黑缘红边羽。
- **喙、虹膜与下领**:喙为黑色,虹膜为淡棕色,眼周裸露皮肤夏季呈现鲜红色或红色,腿为橙色至红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常绿和竹林等阴凉稀疏地带,喜欢在地上奔跑和行走,且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包括浆果、芽和无脊椎动物。春季4至6月是繁殖期,它们倾向于选择在较为隐蔽的地点筑巢,通常该巢会在较高的灌木丛中或地上的凹坑内,并以地上植被为垫,每窝通常产下3到5枚蛋,偶尔可多达7枚。

【鸣叫特征】
鸣叫时发出一系列柔和而重复的双音哨声,首音下滑明显,继而第二个音符音调下降。

【外型辨识】
该物种的白色脸颊及其与大多数同属物种的独特颜色组合和图案,使得白颊山鹧鸪易于从同类中识别出来,尤其是其头部特征的鲜明特点。

【保护状况】
由于森林砍伐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其栖息地正受到破坏,目前白颊山鹧鸪被列为IUCN近危物种,且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级别(截止2021年2月5日)。能够在多种资源和环境压力下维持其种群的数量和存活率是其面临的挑战之一。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和东北孟加拉国,主要栖息于1500米以下的低海拔山区、中密度的常绿阔叶林、竹林等地。在中国仅见于云南西部盈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