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辉椋鸟
英文名:White-eyed Starling
学名:Aplonis brunneicapillus
【简介】
白眼辉椋鸟,学名Aplonis brunneicapillus,英文名White-eyed Starling。隶属于雀形目椋鸟科辉椋鸟属。
【外形特征】
成年鸟身体披着深邃且闪亮的绿色羽毛,具有一条长且深叉形的尾巴和蓬松的头冠。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明亮的白色眼圈。幼鸟缺乏成鸟长的尾巴,眼睛颜色较暗,腹部呈鳞片状,并带有淡色斑点。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包括飞行中的刺耳喋喋声和类似于金属质感的哨音。
【生活习性】
白眼辉椋鸟主要活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森林及其边缘地带,包括沼泽森林。这种鸟儿在其自然栖息地内通过求偶展示方式吸引伴侣。
【繁殖习性】
具体繁殖细节尚未完全明晰,但一般情况下,它们会在树洞或岩石缝隙中筑巢。幼鸟的生长阶段与小辉椋鸟有些相似,但可通过眼睛颜色较暗和腹部的鳞状斑纹进行区分。
【外型辨识】
白眼辉椋鸟以其独特的白色眼睛和闪耀的绿色羽毛著称。成年鸟的身体披着深邃且闪亮的绿色羽毛,具有一条长且深叉形的尾巴和蓬松的头冠,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明亮的白色眼圈。相比之下,幼鸟缺乏成鸟长的尾巴,眼睛颜色较暗,腹部呈鳞片状,并带有淡色斑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分类,白眼辉椋鸟被列为易危物种。其成熟个体数量估计少于2500只,并且数量持续下降。栖息地丧失是造成该物种数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地理分布】
白眼辉椋鸟分布于所罗门群岛中的布干维尔岛、舒瓦瑟尔岛、Rendova和瓜达尔卡纳尔岛等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