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胸白脸刺莺
英文名:Chestnut-breasted Whiteface
学名:Aphelocephala pectoralis
【简介】
栗胸白脸刺莺(学名:Aphelocephala pectoralis),又名Chestnut-breasted Whiteface,属于雀形目细嘴莺科白脸刺莺属。其主要栖息在澳大利亚中南部干旱地区。
【外形特征】
栗胸白脸刺莺体型小巧,嘴短粗,面部区域为米白色并伴有黑色细边。头顶至颈部的颜色为灰色,胸部则有一条明显的栗色宽带,与白色喉部和腹部形成鲜明对比。背部为棕色,尾羽为黑色,基部为淡棕色,羽翼上有一条浅色横杠。幼鸟与成鸟的面部特征相比显得较为浅淡,胸带及侧翼标记也相对不明显。此外,幼鸟的虹膜为蓝灰色。
【生活习性】
这种刺莺栖息于开阔的石质沙漠和半干旱地区的白千层灌木丛中,偏好蓝灌木(Maireana)、Eremophila和盐生植物(Atriplex)。栗胸白脸刺莺通常以小群体活动,并主要以地面觅食为主,它们的食物包括昆虫和种子。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特征表现为稳定的颤音,其叫声通常较为温和。
【繁殖习性】
据现有记录,它们一般在8月至9月期间筑球状巢繁殖。巢入口位于侧面顶部附近,由枝条及草构成,内部铺垫羊毛、软植物材料或细羽毛。每窝可产2至4枚淡粉色的蛋,蛋表面有深紫色斑点。
【外型辨识】
在有水源的林线附近或沙质区域,可能与同属其他物种一起觅食,体现出某些共享习性。
【保护状况】
澳大利亚中南部流域偶有欧泊矿开采活动,导致部分栖息地遭受破坏。此外,严重干旱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也使得物种生存状况愈发脆弱。目前,栗胸白脸刺莺被IUCN列为近危级别,由于分布面积狭小以及栖息地质量下降,全球数量持续减少。
【地理分布】
它们主要集中在中澳大利亚的干旱区,如Mt Lyndhurst、Oodnadatta及Coober Pedy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