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扇尾莺科 > 娇莺属 > 暗喉娇莺
暗喉娇莺

暗喉娇莺

英文名:Taita Apalis

学名:Apalis fuscigularis

【简介】
暗喉娇莺(学名:Apalis fuscigularis),属于雀形目扇尾莺科娇莺属的一种鸟类。它主要特征为灰褐色的主色调,胸喉呈黑色,腹部为淡灰色或浅灰白色,眼圈呈白色,尾羽外侧带有白色斑点。

【外形特征】
暗喉娇莺体型纤细,长尾。雄性头部及上体呈深灰褐色,臀部和尾上覆羽带橄榄绿色调;翅膀颜色比背部更深;尾部呈黑褐色,其中最外侧的两根尾羽大部分呈白色,第四根尾羽尖端白色;喉咙、上胸呈黑色,其余下体为淡黄白至浅灰色,两胁略带灰暗色调;眼圈为白色,喙和腿均为黑色。雌鸟较雄鸟稍小且颜色更暗淡。

【鸣叫特征】
暗喉娇莺典型的鸣唱声是男女二重唱的形式,雄性连续发出低沉的“chrup”音,雌性则发出较快的高音调鸣叫。

【生活习性】
暗喉娇莺主要栖息于肯尼亚塔伊塔山脉海拔1200至1725米的残存高山森林边缘,尤其偏好植被茂密、攀缘植物丰富的区域。它还会出现在较多德拉卡纳植物的地方。其繁殖期一般发生在11月至次年1月,通常在离地面0.8至1.8米高的树苗上筑巢。

【繁殖习性】
每巢中含2至3枚卵。巢穴呈椭圆形穹顶状,带有侧入口,由苔藓和草茎构建。卵为亚椭圆形,颜色为浅蓝色并带有污褐色斑点。从筑巢到雏鸟离巢大约需要5至6周的时间。

【外型辨识】
在野外,暗喉娇莺最显著的区分特征是其黑色喉咙,这与类似物种如黑头娇莺有明显区别(后者具有白色喉咙)。

【保护状况】
目前暗喉娇莺仅限于肯尼亚东南部的塔伊塔山,包括Dabida和Mbololo山脉的森林碎片中。由于原始森林栖息地的丧失,主要由于农业活动和外来木材种植,该物种已被列为极危(IUCN CR)等级。自2001年以来,该物种的数量可能已减少至约100至150只。

【地理分布】
暗喉娇莺的具体位置包括Mbololo山脉(约200公顷)、Ngangao(92公顷)、Chawia(50公顷)、Msidunyi(8公顷)、Fururu(5公顷)和Vuria(1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