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夜鹰目 > 夜鹰科 > 卡氏夜鹰属 > 黄领夜鹰
黄领夜鹰

黄领夜鹰

英文名:Buff-collared Nightjar

学名:Antrostomus ridgwayi

【简介】
黄领夜鹰属于夜鹰目夜鹰科,是一种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的夜行性鸟类。其显著特征包括独特的颈部肉桂色环纹和特定的鸣叫声,在夜间及黎明时分尤为引人注目。

【外形特征】
黄领夜鹰的体长约为22至23厘米,体重在48克左右。头部、背部及尾羽呈灰褐色,上面散落着灰色、奶油色和锈色斑点。最明显的特征是颈部后方的亮肉桂色环纹,以及下颌下方的窄白带。雄鸟尾羽末端内侧白色,雌鸟则呈现淡肉桂色尖端。两性外部形态相似,但雌鸟颈部的白色环纹较轻。

【生活习性】
黄领夜鹰主要在黄昏和黎明时活动,并栖息于灌木林地、荆棘森林边缘及其邻近的开放地区。它们白天藏于低矮植被下的地表,主要捕食夜间飞行的昆虫。觅食时,通常会从栖木飞起到大约10米的高度,然后返回原地。

【鸣叫特征】
黄领夜鹰的鸣叫非常独特。它们发出一串加速的“咕噜”声,结尾则突然变为一个强调的“chee-aa”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发生在4月至6月间,它们筑巢于地面,且大多选择阴凉处,基本不会建造巢穴,仅避免较大的石块。在保护蛋和幼鸟时,成年鸟会展示断翅行为。

【外型辨识】
黄领夜鹰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夜鹰目、夜鹰科下的一个物种: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夜鹰目-→夜鹰科**

【保护状况】
黄领夜鹰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但仍可能因栖息地丧失而受到威胁。在美国,大部分分布区域均得到某种形式的保护,在墨西哥则需要更关注这一潜在威胁。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西北部至尼加拉瓜的中美洲地区,以及美国东南部的亚利桑那州和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它的栖息海拔范围在933至1400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