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鹡鸰科 > 鹨属 > 长嘴鹨
长嘴鹨

长嘴鹨

英文名:Long-billed Pipit

学名:Anthus similis

【简介】
长嘴鹨(英文名:Long-billed Pipit,学名:Anthus similis)属于雀形目鹡鸰科鹨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东洋界以及亚洲中南部地区。

【外形特征】
长嘴鹨是一种中等偏大型的鸟,体长17至20厘米,雄鸟体重30至35克,雌鸟体重28至31克,未定性别的个体(如hararensis和nicholsoni)的体重分别为21.5至29克和22至25克。体色主要呈现沙灰色,腹部白色或淡黄色。最显著特征之一为显著的长尾巴和长而黝黑的喙。

【鸣叫特征】
该种鸟的叫声包括一系列单调且间隔的声音,有时显得断断续续,如‘tjup threee tjup tjup threee’或‘chreep shreep chew-ee’,相较于纯背鹨和沙黄鹨,其鸣叫更为多样。其叫声包括尖锐的‘wheet’声或响亮的‘che-vlee’声。

【生活习性】
长嘴鹨偏好干燥开阔的地带,如非洲干旱草地中的石质或岩石斜坡。它们经常活动在经过放牧或火灾后的低矮植被区,是岩石栖居者和干草地中常见鸟类。此类鸟类在不同海拔和地理区域皆有分布,有些亚种会因季节而迁移。

【繁殖习性】
长嘴鹨的繁殖时间依据地理位置有所不同,在塞拉利昂和喀麦隆为3月至4月,在尼日尔则为6月至7月,而在非洲、印度以及其他地区也有显著的繁殖时间。这种鸟类通常在地面上筑巢,巢通常由干草堆砌而成,内部用根须和细草填充,通常置于岩石或草丛附近。巢期每窝产卵2至3枚,有时可达4或5枚。孵化期通常为13至14天,由雌鸟负责孵化,幼鸟的离巢期一般也约为13至14天。

【外型辨识】
不同亚种之间存在细微差异,在bannermani亚种的上部颜色较暗,有重条纹,而nicholsoni亚种则有不同的颜色分布——上部呈棕色,条纹不显,下部呈温暖的肉桂色。

【保护状况】
此物种目前列为无危物种(IUCN:LC),但某些亚种(例如nicholsoni)呈现种群减少的趋势。

【地理分布】
长嘴鹨广泛分布在非洲、东洋界及亚洲中南部,包括阿拉伯半岛、南亚地区、喜马拉雅山脉的山脚、东北印度等地。在印度和缅甸也有记录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