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鹡鸰科 > 鹨属 > 灰鹨
灰鹨

灰鹨

英文名:Malindi Pipit

学名:Anthus melindae

【简介】
灰鹨(英文名:Malindi Pipit,学名:Anthus melindae)是雀形目鹡鸰科鹨属的一种鸟类。这种鸟拥有长而结实的喙和腿以及一条较长的尾巴。最显著特征包括它明亮的粉黄色喙基和腿部,以及分布于胸部的密集条纹。

【外形特征】
灰鹨身长约14.5至16厘米,体重约19至27克。头部上方和背部呈土褐色,带有暗褐色的条纹和斑点,白色眉线显著,棕色的眼纹和颊部与之相得益彰。翅膀和上翼覆羽为深褐色,尾部呈黑褐色并具有白色或淡褐色的尖端。下体部分较浅,呈灰色,胸部有明显的棕色条纹。眼睛虹膜为深褐色,下喙基部和腿均为亮黄色。幼鸟相对成鸟更为暗沉,上体和翼覆羽边缘有狭窄的白色边缘,但两性外观大致相同。

【鸣叫特征】
灰鹨发出的鸣叫是一种缓慢重复的‘churee’音符和上升的‘sveet’声。

【生活习性】
灰鹨栖息于低洼的沿海或沿河草原,在雨季时会更多地依靠此地,这些区域通常经过了良好的放牧或季节性燃烧。它们主要觅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有时也会从草茎底部捕捉昆虫,或在空中捕捉蝗虫。它们通常单独、成对或小群体活动,有时会观察到多达20只的小群。

【繁殖习性】
灰鹨在雨季繁殖,例如,肯尼亚的繁殖期从4月至6月。通常是一夫一妻制且领地性强,它们的巢位于发育中的草丛中,巢杯深度和厚度有助于保护蛋和雏鸟免受暂时性洪水的影响。繁殖期间每窝产卵2至3枚,有关孵化和雏鸟成长的具体数据尚不详。

【外型辨识】
灰鹨因其体型、较为深沉的羽毛条纹和特殊的鸣叫等特征,易于与其他鶥形目鸟类区分开来。mallablensis亚种在体型及色彩上与指名亚种有所差异,通常是体型稍小且头和上体颜色较浅。

【保护状况】
灰鹨的状况在2014年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近危名单下调至无危(IUCN:LC)。尽管面临栖息地丧失的威胁,但其分布范围比之前估计的要广泛。因其栖息地特别,停牧或不进行草地管理可能会降低其生境适宜性。

【地理分布】
灰鹨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特别是在索马里沿海地区和肯尼亚,偶尔会出现在肯尼亚南部。Kampi ya Waya(萨巴基河北侧)在1976年5月记录到的密度为4至5只/公顷,即约2对/公顷。灰鹨偏爱相对稀疏的草原和放牧区域,通常避开茂密的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