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石鹨
英文名:African Rock Pipit
学名:Anthus crenatus
【简介】
南非石鹨学名Anthus crenatus,属于雀形目,鹡鸰科,鹨属。广泛分布于南非和莱索托的山区。
【外形特征】
南非石鹨体长约为17至18厘米,体重约为29至32.5克。该鸟身形健壮,体羽呈橄榄褐色,喙部和腿部粗壮。顶部平滑无斑点。显著特征包括:淡色眉纹延伸至眼后,耳羽和眉纹上具有细小的淡色条纹;胸部有微弱的暗色条纹;翼部黄绿色领缘,尾巴呈现深褐色,翼下覆羽和腋羽有宽幅黄绿色尖端。
【生活习性】
南非石鹨常单独或成对出现,活动范围固定,不进行长距离迁徙。主要以蜘蛛、蚱蜢和草籽为食,觅食时在地面穿梭于石头间及草丛中。属一夫一妻制,领地意识明显。
【鸣叫特征】
南非石鹨的典型歌声为一个双音节结构,即先上行颤音再下降颤音,重复为“whee-tsreeee”或“whee-pr-rreeu”。歌声有时较慢且带有颤音特质。
【繁殖习性】
南非石鹨于夏季雨季期间繁殖,其繁殖高峰期多在11月至1月,产卵期跨度为10月至3月。一窝产卵通常为3至4枚,孵化期至少12至13天。该鸟巢由草和树根构成,安置于地面草丛下,岩石旁或悬岩下。双亲共同孵化和喂养雏鸟,巢内期至少约11天。
【外型辨识】
南非石鹨的翼缘和腹部黄色以及宽阔的眉纹为其突出的辨识特征,这使之与其他鹨类相比具有独特外观。
【保护状况】
据IUCN(2009年)评估,南非石鹨的数量和分布范围较广泛,全球数量估计的成熟个体数量介于3300至8900只。由于其高海拔栖息地的特别习性,被认为面临较少人类活动的直接威胁。然而,自2017年起该物种被列为近危(NT)状态,需持续监测其种群变化。
【地理分布】
南非石鹨广泛分布于南非和莱索托的山区,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海拔灌木草地、草甸及岩石地带。较少见于北开普省奥兰治河附近孤立群落。其栖息地特征使其能够避开低海拔的农作物农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