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鹡鸰科 > 鹨属 > 红喉鹨
红喉鹨

红喉鹨

英文名:Red-throated Pipit

学名:Anthus cervinus

【简介】
红喉鹨(英文名:Red-throated Pipit,学名:Anthus cervinus)属于雀形目鹡鸰科鹨属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部、古北界的远北地区及阿拉斯加北部,是一种长途迁徙的候鸟,每年会迁徙至非洲、南亚和东亚,以及美国西海岸。

【外形特征】
体长约14-15厘米,体重16-29克。成鸟在繁殖季节体色显著,脸部和喉咙为砖红色,上体呈棕褐色并带有宽大的黑色条纹,下体白色带有黑色斑点。非繁殖季节体色整体较为灰白。翅膀和尾羽黑色带浅色边缘。雌雄不易区分,但雌鸟喉部分略带暗红,底部羽毛更稀少。幼鸟则呈现黄色和白色的混杂。

【生活习性】
栖息和活动范围广泛,从4000米左右海拔的灌丛、沼泽、山地到平原区均有分布。偏好栖息于开阔地带如柳树林、湿地、草地。主要食物是昆虫,辅以少量种子。

【鸣叫特征】
原文未提及鸣叫特征,因此不输出该小标题及内容。

【繁殖习性】
每年6月到7月开始繁殖,它们会在苔原草地或沼泽地带的土丘上建造简陋的巢(由草茎和枯叶构成,内垫软草和动物毛发),雌雄共同哺育,一对成鸟每次产卵4至6枚,孵化周期大约10天。雏鸟经过13天后能独自行动。

【外型辨识】
原文未提及具体的外型辨识特征,因此不输出该小标题及内容。

【物种区别】
原文未提及物种的区别情况,因此不输出该小标题及内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红喉鹨的种群总数估计约为两百万只,该种鸟类被定义为无显著危急状态,因其数量稳定并未面临特别威胁。依据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红喉鹨也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
红喉鹨分布范围极广,包括了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拉普兰、爱尔兰以及亚洲的前苏联、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中国大部分地区、台湾、海南、非洲和东南亚等地。这些区域的栖息地涵盖了从山地到平原的多种环境,包括灌丛和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