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犀鸟目 > 犀鸟科 > 斑犀鸟属 > 黑斑犀鸟
黑斑犀鸟

黑斑犀鸟

英文名:Black Hornbill

学名:Anthracoceros malayanus

【简介】
黑斑犀鸟属于犀鸟目犀鸟科斑犀鸟属,主要栖息于亚洲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邦加岛、勿里洞岛及婆罗洲等地。

【外形特征】
成年黑斑犀鸟体长为60-65厘米,体重约1050克。雄性有黄色的喙部和一个骨白色的冠状突起,雌性的喙部和小冠状突起则呈暗色。大约85%的成鸟有白色或浅灰色的眉纹,其余的眉纹可能是暗灰色或完全缺失。雄性眼周皮肤和喉部暴露区域为蓝黑色,雌鸟则为黄褐色至粉红色。幼鸟的喙稍小,呈淡绿色。

【生活习性】
黑斑犀鸟主要生活在200米以下的低海拔常绿雨林中,有时也会出现在河岸森林、潮汐沼泽森林和较高大型次生林里。其主要食物是大而富含油脂的果实,偶尔也会捕食昆虫、小鸟、蝙蝠和鸟蛋等小型动物。飞行能力强,能够进行长途飞行。

【鸣叫特征】
黑斑犀鸟能发出一系列粗糙、咆哮般的鸣叫声,有时伴有‘kek’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并不固定,记录显示在1月到2月、4月、8月和11月到12月间。它们通常在有天然树洞或啄木鸟留下的空洞中筑巢,每巢产2-3枚卵,孵化期约为30天。幼鸟在巢内孵化期间皮肤呈粉黄色。雄鸟负责喂养雌鸟和幼鸟,直到幼鸟离巢前40到50天。

【外型辨识】
黑斑犀鸟的体型中等到大型,具有延长的中心尾羽,有时尾尖为白色,外侧尾部有宽白边。雄性的喙部和冠状突起较明亮,而雌性为暗色,眉纹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保护状况】
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于2020版将其列为易危等级(VU)。

【地理分布】
黑斑犀鸟主要分布在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以及Lingga群岛中的Singkep岛。此外还包括苏门答腊岛及其周边的Bangka岛和Belitung岛,以及婆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