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攀雀科 > 非洲攀雀属 > 非洲攀雀
非洲攀雀

非洲攀雀

英文名:Grey Penduline Tit

学名:Anthoscopus caroli

【简介】

非洲攀雀(Anthoscopus caroli),是雀形目攀雀科下的一个小型鸟类。其分布广泛,涵盖非洲中部和南部多个地区,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干燥森林、干燥灌木草原和湿润灌木草原等多样化的林地环境。

【外形特征】

非洲攀雀是一种颇具特点的小型灰色鸟类,体长在8至9厘米之间,体重约为6.5克。其羽毛颜色因地理区域而异,尾巴及翅膀为暗灰色,一些区域的羽毛下部接近白色,上部沙黄色。头部前额鲜明,带有淡黄白色的眉纹和暗色斑点。冠部和背部为淡灰色,在某些地点带有橄榄色。下巴和喉咙为白色,胸部淡黄色过渡到橙黄色的腹部和尾下覆羽。

【生活习性】

非洲攀雀偏爱湿度较高且较为繁茂的开阔林地环境,在中高降雨量地区尤其繁盛。它们主要以昆虫和幼虫为主食,偶尔也会觅食小型果实和花蜜,如高山芦荟花中的花蜜。常在树冠层或地面觅食,采取倒挂姿态于叶丛和花头之中,广泛采用树冠觅食策略。

【鸣叫特征】

非洲攀雀的最常见叫声是一种高调的“tsu-tsu-tsii”三音节连音,其曲调由3至4段不断重复的短语组成。此外,它们还有相当多样的其他叫声,包括嗡嗡的“jaa”声和细薄的“jip”声。

【繁殖习性】

非洲攀雀主要在雨季进行繁殖,繁殖巢由雄性和雌性共同建造,是一个独特复杂的袋子状结构,主要用蜘蛛网和柔软的植物材料编织而成。巢室通常悬挂在树木枝桠的末端,离地面1至10米左右高度,均由两性共同抚育。成鸟在巢中产卵3至6枚,孵化期约为15天。幼鸟在约22至28天内会完全脱离雏鸟阶段。

【外型辨识】

非洲攀雀与灰攀雀(A. ruber)在体色强度和色调上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区别在于缺乏黑色面部标记;相较于南非攀雀(A. amani),下部更浅色,上部呈偏棕色调。此外,部分亚种如A. c. sylviella有时被科学家视为一种独立的物种,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区域被特别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2010)数据,非洲攀雀被定为无危物种(LC),表明种群数量总体上是稳定的。因在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及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等保护区得到有利于其生存的保护,种群稳定无虞。

【地理分布】

非洲攀雀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和南部,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布隆迪、刚果(共和国和民主共和国)、斯威士兰、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南非、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以及津巴布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