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吸蜜鸟
英文名:New Zealand Bellbird
学名:Anthornis melanura
【地理分布】
新西兰吸蜜鸟(学名:Anthornis melanura),属于雀形目吸蜜鸟科,广泛分布于新西兰北岛和南岛,同时栖息在多个离岸岛屿,包括小屏障岛、蒂里蒂里马塔基岛和三王岛。在斯图尔特岛北部、南部以及奥克兰群岛的卫星岛屿也有发现。
【外形特征】
这种中型吸蜜鸟类有着醒目的黄绿色羽毛,黑色的翅膀和尾巴,特征性的红眼。雄鸟头部带有明显的紫色光泽,而雌鸟头部则呈现出较弱的蓝绿色光泽。体长约为17至20厘米,雄鸟体重一般约31克,雌鸟约24克。雄鸟颜色鲜艳,全身橄榄绿色,头部和颈部具有紫色光泽,翼上的覆羽为深橄榄绿色;雌鸟则较小,整体呈暗橄榄褐色,头部和颈部带有弱的蓝绿色光泽。幼鸟更似灰色,下腹部橄榄色,眼圈呈现黑色。
【鸣叫特征】
新西兰吸蜜鸟的叫声清脆悦耳,类似于远处的钟声。雄性个体的歌声更加厚重响亮,叫声干净利落。常见的鸣叫声包括一系列纯净的铃铛般音符,有时穿插“chonk”、“clonk”和些微的尖啸声,持续时间可以达到10到40分钟。
【生活习性】
新西兰吸蜜鸟偏好密集的本土森林环境。它们主要栖息在沿海阔叶、低地混合豆杉-硬木林和山毛榉林中。在城市区域,如公园、花园和高尔夫球场也能找到它们的身影。这些鸟类适应性强,生活习性较为多样,但偏爱封闭树冠层和茂密的灌木丛。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为每年的9月至1月。雌鸟负责筑巢,巢由枝条、树叶、根须、草及苔藓构成,内垫为细草、苔藓和树蕨鳞片。巢穴设置在地面附近或高达16米的树上,直径约15厘米。每窝产卵约3枚,孵化期为13至15.5天。幼鸟成熟后离开巢穴,直至离巢后至少7天都需要由父母继续喂养。
【外型辨识】
区别与保护
【物种区别】
新西兰吸蜜鸟与欧金翅雀在体型和叫声上有明显区别,欧金翅雀体型较小,且缺乏嘟哝和咔哒声特征等。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分类,新西兰吸蜜鸟现为无危等级(LC),但保育工作依然需要持续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