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吸蜜鸟科 > 垂蜜鸟属 > 王吸蜜鸟
王吸蜜鸟

王吸蜜鸟

英文名:Regent Honeyeater

学名:Anthochaera phrygia

【简介】
王吸蜜鸟(学名:Anthochaera phrygia,英文名:Regent Honeyeater),通常也被称为摄政垂蜜鸟,是一种栖息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雀形目吸蜜鸟科垂蜜鸟属鸟类。该物种因为标志性的外观、稀有的状态和美丽的鸣叫声而备受瞩目,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

【外形特征】
王吸蜜鸟体长20-24厘米,雄体重41-45.5克,雌体稍轻,约33-45克。雄鸟全身以黑色为主,头部特别醒目,红眼圈周围有一大片脏黄色裸露皮肤,背部和翅膀上则有复杂的白色和黑色斑纹。雌鸟外观类似,但肤色稍暗淡,面部裸露皮肤较小,喙部略短。幼鸟色泽更暗,裸露部分呈灰色至蓝灰色,腹部呈奶油状。

【生活习性】
王吸蜜鸟栖息在干燥的硬叶林,偏好桉树林,尤其是沿溪流、河谷的地区。以花蜜为主食,同时食用果实和昆虫。它们常结成小群,有时可达数十只。繁殖季节从九月到十一月,但几乎全年都可以见到它们繁育的情形。

【鸣叫特征】
王吸蜜鸟发出独特的叫声,包括柔软、穿透的颤音以及气泡音。它们还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声音,例如分支吸蜜鸟、红垂蜜鸟等其他吸蜜鸟和蜂鸟种类的叫声。

【繁殖习性】
王吸蜜鸟在繁殖季节结成一对,巢通常位于树林树木较高处。雌鸟负责筑巢,雄鸟守护。它们通常每窝产2枚蛋,孵化期为12-15天,幼鸟在巢中待13-21天后离巢,完全独立需要额外的2-3周时间。

【保护状况】
王吸蜜鸟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特别是在农业扩张后),以及和其他大型吸蜜鸟品种的竞争。自1940年代起,野外种群数量急遽下降,估计目前仅剩250-300只左右。为了保护这些稀有鸟种,已有多个保护项目启动,包括人工繁殖计划和栖息地恢复计划。然而,由于雌鸟数量稀少,已经引起了雄鸟更改自身叫声以吸引配偶的现象,这给种群恢复带来了新的挑战。

【地理分布】
王吸蜜鸟的分布从昆士兰东南部延伸至维多利亚东北部,但也偶尔在南澳大利亚等地有记录。由于强烈依赖于某些森林的自然开花时间,它们展现出高度的迁徙行为,可以迁徙数百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