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垂蜜鸟
英文名:Yellow Wattlebird
学名:Anthochaera paradoxa
【简介】
Yellow Wattlebird(学名:Anthochaera paradoxa)是吸蜜鸟科垂蜜鸟属中的一种,也是吸蜜鸟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它们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及其附近地区,包括King岛。
【外形特征】
成年鸟体长为37.5至45厘米,雄鸟显著大于雌鸟。头部有黑白条纹,身体为灰色,下腹部为黄色。最突出的特征是其长的、下垂的黄色至橙黄色的面部肉垂,尤其是在繁殖季节时颜色更为鲜艳。上体为暗褐色,带有淡灰色的条纹和斑点,尾巴呈长尖且尾端白色。下体为白色,胸部有深褐色条纹,腹部为一大自然的黄色至橙黄色斑块。幼鸟较淡,缺乏长垂肉垂。
【鸣叫特征】
该品种的鸣叫声粗犷且刺耳,类似于人的咳嗽或打嗝,伴有喉音和连续的"clok"音。
【生活习性】
Yellow Wattlebird分布于塔斯马尼亚州东部和中部的多种森林环境,包括干燥与湿润的森林、沿海灌木林、公园、果园和花园。它们的食物包括桉树、班克斯花的花蜜、果实、昆虫、蜘蛛、飞行中的蜜蜂和结晶植物汁液。由于桉树开花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食物来源不稳定,对其生存构成一定威胁。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的8月至次年1月。巢由雌鸟单独筑造,雄鸟偶尔会提供筑巢原料。巢为开放的浅盘状,主要由细枝和树皮构成,内部铺垫羊毛和草。每窝产卵2-3枚,孵化期大约持续14-16天。幼雏由双亲共同喂养,大约18-21天后离巢,但仍需父母的照料数周之久。
【外型辨识】
与灰颊垂蜜鸟和红垂蜜鸟相比,Yellow Wattlebird体型更大,且长有较长的黄色肉垂,非常容易辨别。
【物种区别】
与灰颊垂蜜鸟和红垂蜜鸟相比,Yellow Wattlebird体型更大,且长有较长的黄色肉垂,非常容易辨别。
【保护状况】
IUCN濒危等级为无危态(LC)。然而,King岛上的亚种(kingi)被视为易危,是因为栖息地丧失导致的数量减少,被认为成熟个体低于1000只。在过去,这种鸟的数目曾因猎捕行动而有所下降,目前已受到法律保护。
【地理分布】
黄垂蜜鸟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及King岛,这些地方拥有多种多样的森林环境,从沿海至亚高山地带。在维多利亚州南部的晨顿半岛曾有观察记录,但这些记录缺乏实物证据的支持。这种鸟的种名paradoxa是希腊语,意为“奇异的”。黄垂蜜鸟依赖桉树林和矮树林中的花蜜,偶尔还会食用果园水果,较为喧闹且富有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