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垂蜜鸟
英文名:Western Wattlebird
学名:Anthochaera lunulata
【简介】
小垂蜜鸟(学名为Anthochaera lunulata),属于鸟纲、雀形目、吸蜜鸟科的垂蜜鸟属。
【外形特征】
雄性小垂蜜鸟体长29至33厘米,体重65至78克;雌性体长27至30厘米,体重47至57克。该物种体态修长,没有肉垂。
- **头部和背部**:深褐灰色,饰有橄榄灰色细纹和点斑。
- **面部特征**:黑色眼纹,脸颊为淡色,密布银白色细纹,耳周也覆盖细纹,延伸到颈侧。
- **胸部和腹部**:腹面为灰褐色,较深色的背部浅,胸腹部布满密集的细白条纹和斑点,腹部中央呈白色到奶油色。
- **尾部**:尾羽尖端白色,尾下覆羽宽白。
【鸣叫特征】
叫声嘈杂且显著。雄鸟常见响亮的“chwaak”声,为领地叫声,有重复的节奏歌曲,逐步转化为响亮的笑声和咕噜声。雌鸟发出更高的类似啾啾声,也是领地叫声,觅食时会发出“weep”声。
【生活习性】
栖息于开放的桉树林区,偏好复杂下层植被,如Dryandra、Banksia和草树,常见于城市公园和其他水源区域。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可能成群。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为6月至11月,最高延续至2月。巢为浅杯状,直径10.2至15.2厘米,深度3.8至7.6厘米。通常位于活灌木或小树的树枝分叉上。双亲共同繁殖,每窝产卵一枚,巢可能被苍白杜鹃寄生。
【外型辨识】
与红垂蜜鸟相比,小垂蜜鸟缺乏眼下的粉红色肉垂和腹部黄色;与灰颊垂蜜鸟相比,白色条纹更窄,喉部条纹呈三角形分布。
【保护状况】
IUCN物种保护分类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小垂蜜鸟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南部沿海和近海地区,包括西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分,南至N Gairdner Range至Hopetoun,东至Cape Arid国家公园。由于本地植被的大规模清除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和分布范围缩小,尤其在珀斯周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