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雁
英文名:Bar-headed Goose
学名:Anser indicus
【简介】
斑头雁,学名为Anser indicus,又称为白头雁或黑纹头雁,属于雁形目鸭科雁属的一种鸟类。这种鸟类于东亚和南亚地区广泛分布,以其独特的黑白相间头部和颈部纹路以及橙色喙和腿著称。
【外形特征】
斑头雁的体长约为71-76厘米,翼展可达140-160厘米。主要特征是其头部和颈部黑白相间的条纹和橙色的喙、腿。飞行时身体呈淡灰色但翅膀后缘有宽阔的黑色边缘。雏鸟头部和颈部为淡灰色,头顶有明显的棕色条纹。
【生活习性】
斑头雁常栖息于高原湖泊,尤其是咸水湖,并偶尔见于淡水湖及多沼泽地带。繁殖季节,它们在高海拔地区选择湖泊、咸水湖或淡水湖边结实成群,且会在干燥的湖盆或草原上营小型分散的族群。斑头雁喜群居,迁徙时会结成队伍,飞行迅速,能以时速80公里持续飞行800公里,能飞越珠穆朗玛峰。
【鸣叫特征】
斑头雁没有特别提及的具体鸣叫特征描述。
【繁殖习性】
斑头雁繁殖季节为其生命中的3月末至4月初。雌鸡在三月中旬抵达繁殖地并开始筑巢,巢通常设于湖边草丛或岛屿上,甚至悬崖边,巢群紧密联系,相邻巢间距在0.3米左右。每窝通常产卵2-10枚,最为常见的是4-6枚,产卵后继续运输巢材修整巢穴。斑头雁每年仅产生一窝。
【外型辨识】
斑头雁的头部和颈部黑白相间的条纹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另外,橙色喙、腿也是重要识别标志。飞行时翅膀后缘有宽阔的黑色边缘,雏鸟头部和颈部为淡灰色,头顶有明显的棕色条纹。
【物种区别】
斑头雁与其同类在外观上较为相似,但可以通过黑白相间的头部和颈部条纹、橙色喙和腿以及飞行动态来区分。
【保护状况】
中国政府已将其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有益的或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进行保护。同时,在某些关键区域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如青海湖鸟岛专保护区。
【地理分布】
斑头雁在中国作为夏候鸟、旅鸟,分布较广,特别在西藏、蒙古等地较为常见。2022年在神农架发现野生鸟类的新记录—斑头雁,这表明它们的分布范围可能正在悄然扩展。2025年,在河南邓州湍河国家湿地公园首次记录到了斑头雁越冬的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