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雁形目 > 鸭科 > 雁属 > 灰雁
灰雁

灰雁

英文名:Greylag Goose

学名:Anser anser

【简介】
灰雁(学名:Anser anser),又称大雁、沙鹅、灰腰雁、红嘴雁、沙雁、黄嘴灰雁,是雁形目鸭科雁属的一种鸟类,同时也是鹅属的模式种。在古埃及,公元前1360年左右,灰雁被驯化,成为了现代家鹅的祖先。

【外形特征】
体型庞大,体长在76至89厘米之间,雄鸟约2600至4560克,雌鸟约2070至3960克。体羽呈灰褐色与白色相间,喙粉橙,腿脚粉红。飞行时,上翼前缘呈现淡淡的灰色,下翼覆羽较淡,翼下及尾部有显著的白色斑纹。腹部可能存在黑色斑点或斑块。

【鸣叫特征】
灰雁发出宏亮且带鼻音的“GREeURH, GREeRH...”的叫声,节奏与家鹅相似但更兼粗糙。

【生活习性】
栖息于湖泊、沼泽、湿地及城市公园,尤喜开阔地带,如水边植被繁茂区域。以草、根、叶、茎、种子、果实和萌芽为主要食物,冬季常补充些地面农作物。灰雁有时会迁移,部分种群在冬季迁至较低纬度,部分则留居北方。繁殖于欧洲中部、西部、亚洲部分地区,亦迁徙或越冬于欧洲南部、北非、中东、中国东部。普遍栖居于广阔湖泊、水库、河口及湿地生境,一般以大群行动,量多至数千只。

【繁殖习性】
灰雁春季繁殖,产卵4至8枚,由雌鸟单独孵化。卵白色,有橙黄色斑点,孵化期27至28天。雏鸟的体羽为橄榄褐色,下体黄色,喙和腿脚暗色。家庭群体迅速聚合,雏鸟约在50至60天后独立离巢。

【外型辨识】
灰雁喙和脚为粉红色,识别时缺乏豆雁的醒目黄色喙端及精美对比的颈部颜色,缺少白额雁和小白额雁引人瞩目的白色额头。具体特征可助其识别。

【保护状况】
灰雁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列为无危物种(LC)。此外,灰雁亦被列为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00年)中,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2020年后的情况)。

【地理分布】
灰雁的全球分布范围广泛,包括会员区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欧洲、俄罗斯、南极洲北部、亚洲中部(含古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在中国,灰雁种群数量曾因过度狩猎和环境破坏而大幅下降。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的加强,其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但尚不足以恢复到过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