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鸥科 > 玄燕鸥属 > 灰燕鸥
灰燕鸥

灰燕鸥

英文名:Grey Noddy

学名:Anous albivitta

【简介】
灰燕鸥(学名:Anous albivitta),又称Grey Noddy,属于鸻形目鸥科玄燕鸥属。它们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亚热带南部温带海洋岛屿上。

【外形特征】
灰燕鸥体长约28至31厘米,翼展范围在46至60厘米,体重约为75克。羽毛总体呈浅灰色,头部和腹部较白,而背部、翅膀和尾部颜色较深。尾羽细长且末端呈V字形,翅膀有轻微的暗色边缘。眼睛周围有一块黑色区域,并在上方形成一个小斑点,与下方的白色区域形成鲜明对比。喙部细长黑色,脚趾和腿的颜色也是黑色并带有淡黄色蹼。幼鸟的颜色比成鸟更偏褐色。

【生活习性】
灰燕鸥主要栖息于温带和亚热带海洋岛屿上的岩石周边。它们在悬崖缝隙、裸露的岩石或植被覆盖的地方筑巢。灰燕鸥在浅水区觅食,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

【鸣叫特征】
灰燕鸥在繁殖季节发出低沉带有哀怨声音的‘kraarr’,飞行或停栖时都可以听到这种声音。而在其他时刻则相对保持沉默。

【繁殖习性】
灰燕鸥的繁殖季节集中在8月至11月,在悬崖缝隙、岩石间或植被覆盖裸露岩石处筑巢。雌鸟每次产一枚蛋,孵化时间尚不明确,幼鸟孵化后头部有深色绒毛,颈背、面部和腹部则相对较浅色。幼鸟大约在第17天开始长出绒羽,到第32至45天时离巢。

【外型辨识】
灰燕鸥比体型略小的蓝燕鸥更浅,头部和下体更为白皙,喙、脚趾和翅膀相对更为修长。在羽毛色彩上,灰燕鸥比蓝燕鸥更浅。

【物种区别】
灰燕鸥以往被认为可能是蓝燕鸥的浅色亚种,但现在学术界普遍认同其作为独立物种的地位。

【保护状况】
灰燕鸥的整体状况被IUCN评为无危物种(LC),但在具体的地理区域内可能数量稀少。据估算总数可能不足25,000对。特别关注的是东南太平洋地区中两个特定亚种,可能进入濒危状态。

【地理分布】
灰燕鸥分布在澳大利亚的Lord Howe岛、诺福克岛以及新西兰附近的Kermadec群岛,并覆盖南太平洋中部和东南部的岛屿。它们具有较强的森林生态适应性,通常营巢于高大树体的洞穴或树杈上。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