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金刚鹦鹉
英文名:Lear's Macaw
学名:Anodorhynchus leari
【简介】
青蓝金刚鹦鹉(学名:Anodorhynchus leari),又称为青蓝金刚鹦鹉或靛蓝金刚鹦鹉,是一种分布于巴西东北部的大型攀禽,属琉璃金刚鹦鹉属。由于栖息地狭窄、人为因素以及栖息地破坏的威胁,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同时根据《华盛顿公约》,作为I 级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
【外形特征】
这种鹦鹉长度约为70至75公分,体重约940克左右,覆盖着亮丽的深蓝色金属光泽羽毛,带有轻微的绿色调,其头部颜色稍浅,呈现出比身体更深的蓝色。它的明显特征包括头部和下颚部位的黄色裸皮,喙基部拥有一个半圆形黄色斑块。
【生活习性】
青蓝金刚鹦鹉栖息在巴西东北部的caatinga灌木丛环境,这种生态环境提供了必要的licuri棕榈树(Syagrus coronata),它的主要食物来源,以及沙岩悬崖供筑巢。这种鹦鹉通常集体行动,食用licuri棕榈坚果以及其他植物的果实、花、种子,几乎不会单独活动。它们在清晨时离开栖息处觅食,黄昏时返回,是高度群居的社会性鸟类。
【鸣叫特征】
这种鹦鹉的叫声尖锐刺耳,常在飞行和栖息时发出“greeee-ah”的声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10月到次年的5月,通常在沙岩悬崖的裂缝中筑巢。一次产卵两个,孵化期约为28天,成功繁殖率较高。
【外型辨识】
种群数量在1978年发现时仅剩60只;通过持续保护,到2008年增长到960只。然而,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考虑到目前栖息地破坏严重,如licuri棕榈树被放牧破坏和林火频发,造成了其食物来源的稀缺问题。人工种植棕榈树等种群恢复策略和栖息地保护是当前的主要应对措施。
【地理分布】
青蓝金刚鹦鹉广泛分布于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包括托卡维拉与塞拉布兰卡地区的远郊,也可以在圣托塞与坎普福莫索找到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