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嘴鹳
英文名:Asian Openbill
学名:Anastomus oscitans
【简介】
钳嘴鹳(学名:Anastomus oscitans),又名亚洲开嘴鹳,是鹳形目鹳科的一种鸟类。体长68-81厘米,主要因下喙弯曲且闭合时有显著缺口而闻名。灰白至白色的身体与黑色翅膀和尾羽形成对比,喙灰黄,站立时高约68厘米,展翅时长达81厘米。
【外形特征】
成年钳嘴鹳拥有灰白色羽毛,翅膀和尾羽黑色,喙部为灰黄色,带有明显的下凹槽。幼鸟羽毛颜色偏暗,喙直。该鸟站立时高约68厘米,展翅可达81厘米。喙的特有结构帮助它们捕食蜗牛。
【鸣叫特征】
该种多保持安静,除非在繁殖地点附近,那时会发出阵阵空洞和加速的吼叫声,伴有嘶嘶声,幼鸟乞食时会连续发出“wek-wek-wek-wek...”的声音。
【生活习性】
钳嘴鹳栖息于湖泊、稻田、河流和沼泽等湿地,也会出现于泥滩。偏好在浅水中觅食蜗牛、蛙类、蟹类和大型昆虫,通常与其他大型涉禽如牛背鹭、白鹭、大白鹭和苍鹭共栖。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雨季初期,印度北部为7月到9月,而南部和斯里兰卡为11月到3月。这些鸟会群居筑巢在树上,有时与其他鹳和水禽混居。每巢产卵2-5枚,孵化期为27-30天,双亲共同看护卵,双亲均参与育雏工作。
【外型辨识】
其显著特征是在成鸟喙闭合时的缺口,而东方白鹳在同一部位无明显缺口,此外,东方白鹳眼圈为红色,虹膜透明中央有黑点,而钳嘴鹳下喙更粗且弯曲,虹膜为白色至褐色。
【保护状况】
尽管全球种群数量仍在减少,快速工业化引发栖息地损失,导致其自然资源和食物链的破坏,钳嘴鹳仍被列为无危物种(IUCN:LC),但是各地分布减缩,面临威胁。
【地理分布】
钳嘴鹳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包括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等地。近年来,其分布范围扩展至中国的西南部地区,如云南、贵州及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