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雁形目 > 鸭科 > 鸭属 > 棕颈鸭
棕颈鸭

棕颈鸭

英文名:Philippine Duck

学名:Anas luzonica

【简介】
棕颈鸭,学名 *Anas luzonica* ,属于雁形目鸭科鸭属中型游禽。原产于菲律宾,为该国特有种。本地名称为“papan”。

【外形特征】
棕颈鸭体长达到48-58厘米,体重725-977克,翼展约84厘米。此物种以深色头部及明显的锈色颈部为显著特征,呈现出一种鲜明对比。头部锈色,颈部锈色明显,与之相衬的是其黑色的头顶和深色的眼纹。整体上体为灰褐色,与绿色翼镜、白色腋下和喉部形成良好对比,喙色为蓝灰色,腿足灰棕色,眼睛红棕色。雌鸟稍小,雏鸟体色较淡,头部和喉部较浅色。

【生活习性】
棕颈鸭栖息于各种淡水及半咸水湿地,如沼泽、河流、湖泊、池塘及河口地带,尤其偏好浅水淡水沼泽地带。其生活习性包括沿着水边草地或野草丛中活动,以植物为主食,也会适量摄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此外,棕颈鸭会成对或小群活动,夏季时节在水源充足的地方能够看见较大群体数量。

【鸣叫特征】
其叫声类似于绿头鸭,稍显粗重。在菲律宾本地范围内无相似的大型鸭种,斑嘴鸭季节性迁徙与之区域重合,容易混淆,但青色觅食斑与均匀深色喙可区分。

【繁殖习性】
繁殖季通常在每年3月到来年11月,高峰期集中在7月和8月。雌鸭会选择植被丛中的适宜地点筑巢,并连续产卵6-10枚。孵化期约为25至26天,雏鸭出壳后由雌鸭单独照顾,直至49天左右独立离巢。

【外型辨识】
棕颈鸭适合作为研究生态、生物特性的对象。

【保护状况】
棕颈鸭在1980年代的种群数量开始呈急剧下降趋势,原因是高强度的狩猎、栖息地被严重破坏以及频繁的人为干扰。因此,该物种被列为IUCN红色名录易危物种,数量大约为3,300 - 6,700只成熟个体。据估计,可能的野生数量在过去54年中下降约30%以上。现分布于菲律宾主要岛屿,已知有8个小岛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只是目前绝大多数记录集中在吕宋岛和棉兰老岛。

【地理分布】
棕颈鸭分布于多个保护区,例如Manleluag泊泉点保护地带、伊格利特-巴科山自然公园、瑙汉湖国家公园、巴丹国家公园、北部山脉马德雷自然公园、拉斯皮纳斯–帕拉纳克湿地公园和奥兰戈群岛,以至被拉姆萨湿地认定。但是菲律宾执法保护状况相对薄弱,主要保护措施为栖息地的保护和人为干预控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每年狩猎量已显著减少了,然而鉴于现有环境政策践行和栖息地保护状况,对于棕颈鸭的未来生活在中长期看来可能仍然存在较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