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雁形目 > 鸭科 > 鸭属 > 黄嘴鸭
黄嘴鸭

黄嘴鸭

英文名:Yellow-billed Teal

学名:Anas flavirostris

【简介】
黄嘴鸭(学名:*Anas flavirostris*)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阿根廷、福克兰群岛、智利、秘鲁、玻利维亚、乌拉圭和巴西,以及南乔治亚岛等地。在南乔治亚岛上的繁殖群体可能起源于早期捕鲸者或福克兰群岛的移民。由于其广泛分布和密度较高,IUCN将其列为无危级别。

非洲黄嘴鸭(学名:*Anas undulata*),又称非洲针尾鸭,是一种中型鸭科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非洲黄嘴鸭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皮书,但目前数量较稳定。

【外形特征】
黄嘴鸭体型中等,成鸟有亮黄色的喙,喙尖与上颚边缘呈黑色条纹。雄性头部颜色较深,有黑色斑点或波状花纹。雌鸟体色较暗,更显橄榄褐色。翅膀上有绿色翼镜并镶有白框,触羽边缘呈现奶油色或白色。雄性和雌性均具绿色翼镜和赤褐色带,但雌鸟的翼镜更不明显。

非洲黄嘴鸭通常身长51-58厘米,全身灰色,头的羽毛更深暗。其翅膀上有绿色翼镜并镶有白框,亮黄色的鸭嘴,黑色的眼睛和腿。雌雄颜色相似,但幼仔的颜色较浅。

【生活习性】
黄嘴鸭栖息于淡水湖泊、河流和沼泽,尤其偏爱高山潮湿区域。通过过滤、啄食或头浸在浅水中觅食。以水生无脊椎动物、水蚤和水生植物的种子为主食,也吃藻类。

非洲黄嘴鸭主要生活在湖畔或江河、湖泊、水库一带,喜欢在水面上漂浮觅食,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鸣叫特征】
雄鸟在展示、警报或与雌鸟分离时,会发出响亮的“krick”声或哨声。雌鸟则在警报或分离时发出响亮的叫声,也有鼓励雄鸟交配时的“rraak”声。

【繁殖习性】
黄嘴鸭通常一夫一妻制,维持长期配偶关系。繁殖季节受地点影响,一般在高原种群为10月至次年3月,在指名亚种种群为8月至次年1月。雌鸟通常筑巢在地面以上5-20米的高枝或洞穴中,通常每个巢址使用多年。雌鸟独自负责卵的孵化,孵化期约为26-29天。

坦桑尼亚的繁殖群体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繁殖环发生在全年,雌鸟独自孵化6至12个卵,孵化期从26到29天。孵化后,雌鸟照顾幼鸟,直至其能够自主觅食并进行飞行,通常在68天后学飞,6周后完全独立。

【外型辨识】
与黄嘴针尾鸭相比,黄嘴鸭体型较小、头部更暗、侧面更简朴。此外,高原种群的侧面更显苍白。

非洲黄嘴鸭分布于非洲整个中南部地区,包括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干达、肯尼亚、安哥拉和南部非洲开普省,生活的湿地类型多样,对其种群稳定和发展无不利影响。

【物种区别】
与黄嘴针尾鸭相比,黄嘴鸭体型较小、头部更暗、侧面更简朴。此外,高原种群的侧面更显苍白。

【保护状况】
尽管存在一定威胁如过度猎捕和栖息地侵蚀,但由于分布广泛且数量较多,IUCN将黄嘴鸭列为无危级别。非洲黄嘴鸭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皮书,但目前数量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