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鸻
英文名:Mountain Plover
学名:Anarhynchus montanus
【简介】
岩鸻,学名为Anarhynchus montanus,属鸻形目鸻科弯嘴鸻属。主要栖息于北美西部干燥的台地和草原地区。繁殖季节在4月下旬至7月期间,非繁殖季节则迁徙到美国加州及墨西哥北部活动。
【外形特征】
体长约20-25厘米,体重约102克。上体呈现淡褐色,下体和面部为白色,繁殖季节时额部转为黑色并带有白色眉纹;非繁殖季节额部的黑色会退为淡棕色。腿色较淡、偏灰,脚爪则为黑色。
【生活习性】
偏好开阔和干燥的栖息地。主要与牲畜共生,因牲畜的行为可以拉动昆虫成为其食物来源。繁殖期间会在适宜的地方产卵,每窝通常3枚;孵化由雌雄轮流完成,需要28-31天时间。雏鸟孵化后几小时就能离巢。
【鸣叫特征】
发出低沉、多变的哨声,常带有低音颤声或咕噜声。较为隐秘,减少了与同类的高音区域交流模式。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4月下旬开始至7月结束。每窝产卵3枚,呈现斑点状。孵化由雌雄轮流完成,需28-31天时间。雏鸟孵化后几小时就能离巢,并在数天内迁移到牧场周边觅食。
【外型辨识】
除直纹上体和腹部白色这一特殊适应性外,它没有胸带;眼至喙有黑色条纹。
【保护状况】
岩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近危物种(NT)。种群数量因栖息地丧失和城市化产生的许多农场扩张而呈现下降趋势。当前估计约为20,030至21,630成年鸟;但观察到了增长的迹象。
【地理分布】
岩鸻广泛分布在加拿大、墨西哥及美国的部分区域,繁殖区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最南端以及美国犹他州东北部和得克萨斯州西部部分。非繁殖季节迁徙到亚利桑那州南部、加州中部内陆地区、得克萨斯州南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至圣路易斯波托西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