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鸻
英文名:Javan Plover
学名:Anarhynchus javanicus
【简介】
爪哇鸻(学名: Anarhynchus javanicus),隶属于鸻形目鸻科弯嘴鸻属的一种小型涉禽。主要栖息在东南亚的沼泽湿地中,包括沿海低地的沙滩、鹅卵石海滩,以及内陆的鱼塘,偶尔深入内陆达30公里。
【外形特征】
该物种具有显著特征,体表棕色上部与白色下部相交,拥有整洁的白色颈环、前额和眉纹。繁殖期时,斑块呈现出橙色,腿部颜色更为淡白。
【生活习性】
主要以螃蟹为食,使用鸻科鸟类典型的捕猎方式。
【鸣叫特征】
爪哇鸻发出“kweek……kweek”或“kweek”的柔和上升声调,亦有软弱上升的“tu-wit”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主要发生在5月至8月。成鸟会用叫声吸引人类远离巢穴。爪哇鸻的巢蛋外壳颜色为浅黄褐色至深橄榄奶油色,且布满着黑色或接近黑色的斑纹。目前全球数量估计不超过6000只。
【外型辨识】
爪哇鸻耳后暖棕色斑块是其区别于环颈鸻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繁殖期无橙色覆盖。与其他的鸻科鸟类比如马来鸻相比,爪哇鸻的上部羽毛边缘通常为非白色,且头部花纹有更多的冷色调。
【物种区别】
爪哇鸻与其他近缘物种如环颈鸻相比,它的区别在于耳后暖棕色斑块,且繁殖期无橙色覆盖。同时与其他的鸻科鸟类比如马来鸻的外貌差异也很明显,马来鸻的上部羽毛边缘通常为白色,且头部花纹有更多的暖色调。
【保护状况】
当前全球数量估计不超过6000只,可能因近期数据而需列为易危物种。基于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009年更新的红色名录,爪哇鸻的保护级别为“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