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鸻
英文名:Collared Plover
学名:Anarhynchus collaris
【概述】
领鸻(Collared Plover,学名:Anarhynchus collaris)是鸻形目鸻科的一种小型涉禽,广泛分布于美洲的热带和温带地区。体型约18厘米,体重约为25.8到42克。其特征包括黑色胸带、白色前额、棕色背部以及黄色的腿。
【外形特征】
领鸻具有典型的滨鸟特征,头部有黑色前额条纹和眼周区域,此外还有黑色的胸带。羽毛边缘呈棕色,背部具有淡棕色的中央冠部。幼鸟胸带不明显,背部边缘较浅色,头部无黑色。
【鸣叫特征】
领鸻是一种非常善于发声的鸟类,最常发出的叫声是短促且强调的“pit”或“chit”,此鸣叫声与厚嘴鸻有点类似。展示飞行时,还会发出重复的“pi-pi-ddddrrr...”颤音。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主要栖居于沙质海滩、湿地、河岸及池塘,偶尔也会出现于开放的沙质草原。已记录到它生活在海拔1500米的内陆地区。它是定居鸟类或主要是定居的,仅在某些地区,如萨尔瓦多,在秋季7月底至12月初有所迁移。在南美,它通常在冬季比夏季更常见于海洋海滩。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根据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墨西哥西部为11月至12月,伯利兹为5月,巴西北海岸为9月至12月,次年9月至1月间孵出小鸟,阿根廷为10月至12月中旬。构造简陋无衬垫的凹形巢穴通常在距离水源150米以内的地方。平均2枚蛋,罕见情况下也有单蛋或三蛋的情况。蛋呈奶油色不规则的斑点状。
【外型辨识】
其地理分布范围涵盖了新热带地区的广泛区域,包括墨西哥(不包括尤卡坦半岛)、中美洲、哥伦比亚北部、委内瑞拉北部以及智利和阿根廷中部长海岸线等地区。
【保护状况】
领鸻目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低危(LC)物种,这意味着其种群趋向稳定,未受到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