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草鹩莺
英文名:Grey Grasswren
学名:Amytornis barbatus
【简介】
灰草鹩莺(Amytornis barbatus)属于雀形目、细尾鹩莺科、草鹩莺属的鸟类。它们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干旱内陆特定泛滥平原区域。
【外形特征】
灰草鹩莺的体长一般在18至20厘米之间,翼展约21厘米,体重介于15至23克。其上体呈淡肉桂棕色,交错着灰色和米色的条纹。其脸部有独特的黑白图案,包括宽阔的白色眉纹和穿过眼睛的黑色眼线,眼线连通到下方的喉咙两侧的黑色线条。雄鸟指名亚种头顶黑色,夹杂着白色条纹,同时拥有黑色眼线,白色面部区域,带有黑色V形标记的白色耳羽,穿过喉咙之下的一系列图案。背部颜色淡肉桂色,边缘浅黑色和白色条纹,尾巴黑色,腹部白色,胸部呈现淡灰黑色条纹,有一定的黄色夹杂两胁。虹膜深棕色,喙色黑色或深黑,腿呈深灰棕色至暗黑色。Diamantina亚种体型更大,背部颜色更偏红。雌鸟与雄鸟在外观上相差不大,但体型稍小,色彩相对黯淡。
【鸣叫特征】
灰草鹩莺的歌唱方式比较温柔,发出柔和的双音节声调,声音特征为三至四个高音韵,类似于“pit-choo”。
【生活习性】
该鸟类栖息于由Lignum灌木主导的密集森林地,特别是在泛滥平原干旱时期,它们几乎完全留在这种环境中;而在湿润年份,则会更广泛地探索周围的生地。其食物生态主要以种子和昆虫为主,觅食活动主要靠近地面,在灌木丛或下方的枯叶层操作。干旱季节,它们倾向于聚集在极度偏爱的Lignum丛中。
【繁殖习性】
灰草鹩莺的繁殖期大多集中在7月至8月间,尤其是在经历洪水或过量降雨后。这种鸟类通常筑巢于Lignum或芦苇丛中,巢体为一个中等大小到较大的松散结构,有轻微的穹顶,侧面有一个平台入口,巢体主要以草构成,内部衬有精细的草、根须和植物绒毛。每窝产卵数量通常为2至3个,平均重量约为2.4克,蛋壳颜色一般为哑白色,布满肉桂棕、肉桂至红棕或肉桂棕斑点。雌鸟单独孵化,而孵化期估计为13至15天,亲子双方共同负责喂养雏鸟。
【外型辨识】
通过灰褐色的体色和极长的尾巴,灰草鹩莺可以从同类中区分出来,并且其脸部的黑白斑纹(特别是V形标记和喉部的线条),也成为其识别的显著特征。
【保护状况】
灰草鹩莺目前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级别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灰草鹩莺分布于澳大利亚中东部特定泛滥平原区域,包括新南威尔士与昆士兰州之间的Bulloo泛滥区、库珀溪下游、Diamantina河的分支Kallakoopah,以及南澳大利亚Eyre溪附近的Machattie、Koolivoo和Mipea溢流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