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氏漠百灵
英文名:Gray's Lark
学名:Ammomanopsis grayi
【简介】
格氏漠百灵,学名Ammomanopsis grayi,是雀形目百灵科漠百灵属的一种小鸟,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南部的热带沙漠地带。该物种曾被归类于Ammomanes属,直到2009年被重新分类至Ammomanopsis属,该属目前仅包含这一物种。
【外形特征】
格氏漠百灵体型紧凑,体长约14厘米,体重在17至27克之间。其上体和翅膀沙黄色,并带有深棕色斑点,下体则是浅灰白色。喙部铁灰色,较长且呈圆锥状。尾羽边缘暗色,伴有白色,飞行时尤为明显。幼鸟羽毛边缘淡色,胸部带有轻微斑驳。
【生活习性】
栖息于干燥的草原、半沙漠或植被稀少的沙漠区域。它们常在地面寻找食物,主要以草籽和嫩芽等为食,也捕食昆虫,如蚱蜢和蝗虫。格氏漠百灵通常在黎明前或黄昏后鸣叫,声音为一系列高亢而尖锐的鸣叫,如“tink tink tink wheeeeeer tink tink”,伴随上升调的短哨音。
【鸣叫特征】
格氏漠百灵通常在黎明前或黄昏后鸣叫,声音为一系列高亢而尖锐的鸣叫,如“tink tink tink wheeeeeer tink tink”,伴随上升调的短哨音。
【繁殖习性】
雄鸟在空中鸣唱求偶,雌鸟选择雄鸟搭建的巢穴。巢穴一般建在柔软的沙质地形上,外部由小卵石加固,内部铺以草叶和细蒿秆。每次产卵2至3枚,孵化期约为11至12天,雏鸟7天睁开眼睛,由双亲共同哺育。
【外型辨识】
与斯氏沙百灵和雌性灰背雀百灵相比,格氏漠百灵羽毛更为单一。不同于特拉岩䳭沙漠亚种,格氏漠百灵的喙部更厚重,腿部更短,姿态和步态完全不同。
【保护状况】
IUCN红色名录的保护状况报告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格氏漠百灵主要分布于安哥拉、纳米比亚、南非以及博茨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