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鹦鹉科 > 亚马逊鹦鹉属 > 红额蓝颊鹦哥
红额蓝颊鹦哥

红额蓝颊鹦哥

英文名:Festive Amazon

学名:Amazona festiva

【简介】
学名:Amazona festiva,又称"Festive Amazon"。属于鹦形目鹦鹉科,亚马逊鹦鹉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红额蓝颊鹦哥中等体型,体形健壮,全身主要为绿色,尤其是头部前额带有一片显著的红色。成鸟的特征包括眼周及前额的暗红色,眼睛上方和后面带有淡蓝色,下巴也是如此;颈背呈现轻微的鳞状效果。它的下背部和臀部呈现红色,腕缘为黄绿色,初级飞羽则为深蓝色,尾羽尖端则为黄色。成鸟的喙为角棕色,腿和脚为灰色,雌雄外貌相似,但幼鸟的头部蓝色较少,且下背部和臀部为绿色。

【生活习性】
主要生活于南美洲的河流沿岸,特别是在沿主要水道的湿润低地植被中,例如季节性洪水泛滥的河流区以及河流域的永久性淹没森林和河岸植被中。这种鹦鹉避免干燥的森林,偶尔也会出现在巴西的可可种植园中。

【鸣叫特征】
红额蓝颊鹦哥的叫声包括一系列吠声和鼻音类型的声音,这在飞行时尤为明显,是一种特别“wah-wah”或“rrah-rrah”的声音。

【繁殖习性】
对于繁殖细节了解较少。在秘鲁东北部筑巢时,常常选在茂利塔棕榈树和阿斯特卡里乌姆棕榈树中。巢穴通常在离地面5米的高处,洞穴距离入口约2米左右。每窝产卵2-3枚白色卵。孵化期通常为26-27天,尽管圈养条件下一般为28天。它们在南美洲的多国中在2月至4月育雏期间经常出现。

【外型辨识】
红额蓝颊鹦哥下背部和臀部呈现红色且眼周没有裸露皮肤,与同属的其他鹦鹉种类相比能比较容易地从其翅膀上没有红橙色翼斑的特征分辨开来。它与亚马逊属中的另一种鹦鹉(A. bodini)存在着差异,后者下体黄绿色更明显,嘴的颜色也偏深一些。

【物种区别】
红额蓝颊鹦哥下背部和臀部呈现红色且眼周没有裸露皮肤,与同属的其他鹦鹉种类相比能比较容易地从其翅膀上没有红橙色翼斑的特征分辨开来。它与亚马逊属中的另一种鹦鹉(A. bodini)存在着差异,后者下体黄绿色更明显,嘴的颜色也偏深一些。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红额蓝颊鹦哥被列为"无危"(LC)等级。这表示虽然一些栖息地可能存在危险,但其总体数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东部向圭亚那、亚马逊雨林西部。确切地区涵盖委内瑞拉奥里诺科盆地东部,有时也在圭亚那西北部偶有出现。秘鲁东南部(瓦乌佩斯和亚马逊)、厄瓜多尔东部(苏昆比奥斯和奥雷利亚纳),以及巴西北部的亚马逊盆地,直至秘鲁东北部和巴西亚马逊东北部。

【亚种信息】
红额蓝颊鹦哥有两个亚种,分别是A. f. festiva 和 A. f. bodini。它们在分布和生态环境方面有所不同,前者多散居在亚马逊盆地的河流周围,而后者主要沿奥里诺科河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