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鹦鹉科 > 亚马逊鹦鹉属 > 白额绿鹦哥
白额绿鹦哥

白额绿鹦哥

英文名:White-fronted Amazon

学名:Amazona albifrons

【简介】
白额绿鹦哥,又称White-fronted Amazon或Amazona albifrons,是亚马逊鹦鹉属中的一种中等体型鹦鹉。这种鹦鹉是中美的特有种,广泛分布于墨西哥西北部至哥斯达黎加间的区域。

【外形特征】
白额绿鹦哥长度约为25到29厘米,体重176至242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白色前额、围绕眼睛的红色斑块,以及暗蓝色的顶冠。脸颊处呈现翡翠绿色并逐步过渡为下体的黄色色调,胸部则带有一定的深色鳞状斑纹。背部绿色并带有深色鳞状斑纹,翅膀的前缘有一块红色部分,翼镜则为深蓝色,从飞羽尖端向内也会显现蓝色。尾部羽毛为绿色,尾端呈黄色,外侧尾羽基部为红色。相比雄鸟,雌鸟的翅膀缺乏红色,且幼鸟面部红斑也会较少。

【鸣叫特征】
白额绿鹦哥会产生刺耳且多样的叫声,飞行时主要发出“crek-crek”的声音,且鸣叫时会伴随一些尖叫声。

【生活习性】
这种鹦鹉生活在热带低地不同种类的开放区域,例如散有树木的地区,林区及森林地带。它们主要以种子、花朵、浆果、水果,特别是无花果和特定种类的仙人掌果实为食,并偶尔会吃作物如玉米、芒果等。

【繁殖习性】
白额绿鹦哥在春季(2月份开始直至夏季)进入繁殖期,偏好用树洞作为繁殖场所。一次通常可产下3到4枚白色的蛋,孵化周期为26天,而幼鸟大约在出生后60天左右离开巢穴。

【外型辨识】
最易辨认的是它的白色前额、红色面部以及大而黄色的喙,雄鹦鹉较易通过肩部的红色羽用来识别。

【保护状况】
白额绿鹦哥(即白额亚马逊鹦鹉)被列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低危(LC)级别。这种鹦鹉能模仿大约30至40种不同的声音,是美洲较小型的鹦鹉之一。白额亚马逊鹦鹉具有高效的攀爬能力,对趾型步伐足以让其轻易抓握,尤其适合捕捉坚硬的果壳。

【地理分布】
虽然其最为密切相关的栖息地位于中美洲,但在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和南加州,以及波多黎各的特定地区也有被观察到被释放引入的小规模野生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