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美洲雀科 > 蓝籽雀属 > 黑蓝籽雀
黑蓝籽雀

黑蓝籽雀

英文名:Blackish-blue Seedeater

学名:Amaurospiza moesta

【简介】
黑蓝籽雀(英文名:Blackish-blue Seedeater,学名:Amaurospiza moesta)属于雀形目、鹀科、蓝籽雀属的鸟类。其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南美洲东南部,包括巴西的南部地区、巴拉圭东部以及阿根廷的东北部。

【外形特征】
黑蓝籽雀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鸟类,体长约为12至12.5厘米,体重在12.5至14克之间。雄鸟全身覆盖着深蓝灰色的羽毛,面部和下体颜色更深。它们的翼下覆羽呈白色,但通常不易被观察到。雌鸟则呈现出淡褐色,下体颜色比上体略浅,同样具有白色的翼下覆羽。喙为黑色或略带暗灰色,腿色介于红灰色至黑色之间。

【鸣叫特征】
黑蓝籽雀的鸣叫声通常是一段快速而愉悦的颤音,音调变化丰富,但节奏始终保持快速。典型叫声包括“swee-swee-swi-sweeseeseeu”或“tseeo tsee tsu tsee tit”。此外,它们也发出“psit”或“pix”的叫声。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通常栖息于热带森林和林地的下层植被中,尤其是在竹子(Chusquea和Guadua属)生长的地方。它们主要在落叶阔叶林的边缘地带活动,在中层和下层植被茂密的区域更为常见。有时也会出现在混有Araucaria angustifolia的森林生境中,海拔高度可达1600米。黑蓝籽雀主要以竹子种子为主要食物来源,但在竹子种子稀缺时,也可能会摄取其他类型的种子和昆虫,甚至叶片的叶柄。它们通常在离地面约2至3米的高度觅食,偶尔也会到地面上觅食,主要单独或结成对活动。

【繁殖习性】
黑蓝籽雀的繁殖行为与竹子种子的可用性相关,而不是特定于一年中的某个时期。在巴西东南部地区,繁殖季节似乎受到竹子种子丰富的季节性影响。在阿根廷东北部,观察到成年鸟喂养幼鸟的时间是在11月到12月期间。

【外型辨识】
黑蓝籽雀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例如蓝籽雀和委内瑞拉籽雀,主要通过鸣响音调进行区别。此外,委内瑞拉籽雀具有较大的喙也是一个显著特征。

【保护状况】
黑蓝籽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近危(NT)等级。这种状态主要是因为其栖息地的持续退化和丧失,尤其是在低地大西洋森林地区,面临农业扩张、人类活动增加、城市化、工业化及道路建设的影响。

【地理分布】
黑蓝籽雀的主要分布地区包括南美洲东南部的阿根廷、巴西南部(从埃斯皮里托桑托至巴拉纳州和北里奥格兰德州)、巴拉圭东部以及阿根廷东北部(即米西奥内斯省)。